首页> 中文学位 >有线广播与乡村动员(1952-1983)——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主要视角
【6h】

有线广播与乡村动员(1952-1983)——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主要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核心概念限定

1.3 研究现状

1.4 资料来源

1.5 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发展广播的原因

2.1 战争时动员经验的借鉴

2.2 对基层党组织动员的需要

2.3 对乡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动员的需要

2.4 发展广播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要求

第三章 广播网的发展与乡村动员载体的建立

3.1 无线广播网的发展

3.1.1 对私营广播的社会主义改造

3.1.2 各地广播收音站的建立

3.2 有线广播进行动员的优势

3.2.1 受众大,清晰迅速

3.2.2 分层传播,统一结合

3.2.3 封闭可控性

3.3 有线广播的发展,乡村动员渠道的建立

3.3.1 起步阶段(1952-1956)

3.3.2 大力推行阶段(1956-1968)

3.3.3 普及发展阶段(1969-1982)

3.3.4 衰落阶段(1983年以后)

第四章 乡村动员的三个要素

4.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动员的核心主体

4.1.1 地位突出

4.1.2 优先播出

4.1.3 全国联播

4.2 中共中央——动员的灵魂

4.2.1 围绕中央精神而制定的广播宣传任务

4.2.2 中央台对中央精神贯彻的具体表现

4.3 动员的客体,乡村农民

4.3.1 乡村的状况和解决途径

4.3.2 广播对人民公社的作用

第五章 广播节目对乡村的动员

5.1 新闻性广播对乡村政治动员

5.1.1 新闻稿的来源和内容要求

5.1.2 广播新闻的党性和阶级性

5.2 理论性广播对乡村的动员

5.2.1 成效不佳的理论教育

5.2.2 学习毛主席的狂潮

5.2.3 真理判定标准的确立

5.3 文艺性广播的对乡村的动员

5.3.1 为中心任务而动员

5.3.2 对个人崇拜形成的影响

第六章 动员的方式及其影响

6.1 口号宣传,社会的有效动员

6.2 典型报道,效仿批判的对象

6.3 广播大会,个性的迷失

6.3.1 广播大会的召开

6.3.2 广播大会的动员效果

6.4 个人崇拜,全民思想行动的统一

6.4.1 个人崇拜的表现

6.4.2 毛泽东对乡村的动员

6.4.3 偶像的动员效果

第七章 总结和启示

7.1 总结

7.2 启示

7.2.1 信息的扩大,注意宣传度的把握

7.2.2 单向传播,注意反馈的完善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对乡村显示了非凡的动员能力,而这动员能力的实现与党通过广播,特别是农村有线广播对农村进行直接的引导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党的喉舌,是全国广播电台的核心,在对农村的引导教育过程中,充当着主要角色。它的影响力随着广播网的完善而不断扩大,在农村有线广播普及后,达到了巅峰。中央的方针和政策,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出,由各地方台转播,再经过乡村有线广播网的传输,通过遍及农村各地的大喇叭、小喇叭,直接传达到亿万农民中,实现了中央对农民的直接引导教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始终以党中央的中心任务作为制定节目的依据,广大农村的有线广播则以中央台节目为核心。从而保证了中央精神能迅速并且准确地传到农村。中央台的新闻类、文艺类以及教育类节目都饱含政治宣传目的,其中红歌、口号、广播大会以及领袖崇拜在对社会的引导教育中起了突出作用。通过中央台的引导教育,农村的社会秩序得以整合、思想行动得以统一,组织动员得以实现,给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广播的单向性传播特点,广播宣传的信息反馈薄弱,农民的情感不能及时上达,以致党内“左”的思想长期得不到控制,给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不利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李盛;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国铭;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政治宣传,有线广播,乡村动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