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合对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6h】

新农合对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导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框架

1.5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及不足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健康需求理论

2.1.2 动态贫困理论

2.2文献综述

2.2.1关于新农合政策的相关文献综述

2.2.2 贫困脆弱性的相关文献综述

2.2.3 医疗保险减贫相关文献综述

3. 我国农村贫困现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述

3.1 我国农村贫困现状分析

3.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述

3.2.1新农合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3.2.2新农合制度面临的问题

3.3 新农合影响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机理

3.3.1 新农合的补偿效应

3.3.2 新农合的健康效应

3.3.3 新农合的风险缓释效应

4. 我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测度

4.1 贫困脆弱性的测量方法

4.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4.3 贫困脆弱性测度结果

5. 新农合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影响实证

5.1 基于发生住院费用的农村参合家庭全样本的估计

5.1.1 数据与模型选择

5.1.2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5.2 基于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家庭的估计

5.2.1 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家庭的子样本数据

5.2.2 实证结果分析

5.3 新农合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路径研究

5.3.1 数据和中介效用模型

5.3.2 实证过程和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新农合保障水平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5.4.2 中介效应分析的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动态调整扶贫对象,关注具有贫困脆弱性的家庭

6.2.2对发生重疾的家庭倾斜扶贫资源,降低大病医疗负担

6.2.3统筹城乡居民医保与大病医疗、医疗救助

6.2.4改进城乡基本医保报销制度,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2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现存农村贫困人口551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创造了我国脱贫史上最好成绩。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主要致贫因素。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是我国精准脱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政府自2003年起,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在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的比例已经达到99%。  实施新农合政策十几年来,新农合在减少农村居民医疗负担、增加医疗服务利用率、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降低贫困发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聚焦于新农合政策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从三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贫困脆弱性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使用来自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根据预期的贫困脆弱性理论(VEP)计算出了2014年我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其次本文使用新农合的报销水平为解释变量,采取probit模型对新农合的医疗保障水平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对发生了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子样本家庭进一步研究分析。再者本文采用中介效用模型,研究新农合政策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路径,研究分析新农合是否通过补偿效应、健康效应和风险缓释效应减少了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  通过实证发现:(1)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对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即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能有效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且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对于发生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的家庭减贫效果更显著。(2)新农合政策通过补偿效应和健康效应减少了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即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和增加劳动时间是新农合制度减贫的重要中介渠道。  针对实证研究结论,本文基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新背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和医保扶贫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