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在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诊治应用中的研究
【6h】

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在巨大子宫肌瘤临床诊治应用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入选、排除标准

2.1 入选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方法

3.1 术前检查

3.2 术前准备

3.3 手术时机、麻醉及体位

3.4 手术器械

3.5 手术方法

3.6 手术注意事项

3.7 术后处理

4 观察指标

4.1 术中出血量

4.2 术中所切标本重量

4.3 手术时间

4.4 手术费用

4.5 术后住院时间

4.6 术后镇痛药使用率

4.7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4.8 并发症发生率

4.9 术后生活质量评分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三组手术费用、术中所切标本重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2 三组术后腹部术口甲级愈合率、术后使用镇痛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3 三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4 三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讨论

1 子宫肌瘤治疗现状分析

1.1 药物治疗

1.2 手术治疗

2 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优势分析

3 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子宫取出途径、围术期并发症预防及生活质量改善分析

4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不同手术方式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巨大子宫肌瘤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126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5年4月至2018年11月入院,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三组,第一组为A组(42例),第二组为B组(42例),第三组为C组(42例)。其中,A组选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B组选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C组选用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三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离体标本的重量、手术耗时、手术费用、术后住床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腹部术口甲级愈合率、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与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①手术时间。A组、B组及C组的手术平均时间依次为(89.41±21.58)min、(105.85±25.63)min、(90.09±22.16)min。对比B组,A组、C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中失血量。A组、B组及C组的术中平均失血量依次为(171.41±36.75)ml、(120.63±34.47)ml、(97.45±27.93)ml。对比A组,B组、C组的术中平均失血量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组,C组的术中平均失血量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离体标本重量。A组、B组及C组的离体标本重量依次为(507.64±15.08)g、(506.15±14.82)g、(505.79±15.26)g。三组离体标本重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手术费用。A组、B组及C组的手术平均费用依次为(9041.55±463.94)元、(12228.74±551.96)元、(11074.61±529.38)元。对比B、C组,A组手术平均费用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组,C组手术平均费用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术后腹部术口甲级愈合率。A组、B组及C组术后腹部术口甲级愈合率依次为90.47%、92.85%、100%。三组术后腹部术口甲级愈合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术后镇痛剂使用率。A组、B组及C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依次为71.43%、38.09%、28.57%。对比A组,B、C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A组、B组及C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依次为(39.43±6.74)h、(26.83±5.02)h、(25.95±4.16)h。对比A组,B、C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术后住床时间。A组、B组及C组术后住床时间依次为(7.03±1.16)d、(4.54±1.07)d、(4.28±1.01)d。对比A组,B、C组术后住床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住床时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⑨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A组、B组及C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依次为28.57%、21.43%、2.38%;A组与B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A、B组,C组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1.90%、9.52%、4.76%;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⑩生活质量评分。三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对比A组,B、C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作为一种妇科微创术式,可有效闭合大血管,并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具有较高可行性、安全性。②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较而言,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更优,具有手术切口小、恢复迅速、疼痛小及创伤小等优势,不仅可进一步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与手术费用,缩短其术后住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还可使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下降,并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③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较而言,改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产生的创伤更小,手术耗时更短,手术过程中失血量更少,手术费用更低,且可减少患者术后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手术安全性更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