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6h】

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1.4.1 文章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马克思工业化理论

2.1.2 钱纳里工业化理论

2.1.3 高质量发展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经济发展质量的研究

2.2.2 关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2.2.3 文献评述

3.工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框架

3.1相关概念界定

3.1.1 工业的内涵

3.1.2 工业增长的内涵

3.1.3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3.2 工业高质量发展特征

3.2.1 工业结构高质量

3.2.2 要素投入高质量

3.2.3 生产过程高质量

3.2.4 工业供给高质量

3.3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3.3.1 产业政策

3.3.2 环境规制

3.3.3 研发投入

3.3.4 信息化程度

3.4 本章小结

4.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的整体思路

4.1 评价体系构建:指标体系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三级指标体系

4.2 评价逻辑层次:三级维度

4.2.1 一级维度

4.2.2 二级维度

4.2.3 三级维度

4.3 评价方法选择:赋权量化

4.3.1 熵值法简介

4.3.2 熵值法模型

4.4 本章小结

5.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

5.1 全国层面的综合评价分析

5.2 区域层面的综合评价分析

5.3 省域层面的综合评价分析

5.4 本章小结

6.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基本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发展先进产业

6.2.2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6.2.3 加大研发支持力度

6.2.4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经济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测度我国工业高质量水平、创新工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对马克思工业化理论和钱纳里工业化理论以及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我国30个省市近12年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实证评价的基础上,对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并提出提高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本文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指出工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制度为保障,以创新为动力,以机构优化为内在要求,以绿色环保为基本原则,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为核心目标的工业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包括工业结构高质量、要素投入高质量、生产过程高质量和工业供给高质量。工业结构高质量是指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方向有利于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工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要素投入高质量是工业发展过程中要素投入能够支撑我国现代化工业建设的要素投入方式;生产过程高质量是指通过更加合理的要素组合和生产过程组织管理,提高工人效率和生产资料的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要素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工业供给高质量是通过供给端的改革,减少工业过剩产能、满足高端工业品需求、打造高端工业品牌从而增强工业供给主体竞争力的供给方式。工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有产业政策、环境规制、研发投入和信息化程度。产业政策对工业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引导作用,合理的产业政策能够促进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环境规制能够降低工业企业非期望产出,使工业朝着环境友好型发展;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促进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化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在科学性、综合性以及可行性原则指导下,构建了包含四个一级指标、十二个二级指标以及二十一个三级指标的指标评价体系,四个一级指标体系分别是工业结构高质量反映工业发展过程中整体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要素投入高质量反映工业生产要素投入对工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生产过程高质量是对工业生产利用资源效率的反映,工业供给高质量是工业生产中产品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被社会认可程度的反映。十二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反映工业结构高质量的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三个指标;反映要素投入高质量的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三个指标;反映生产过程高质量的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和非期望产出三个指标;反映工业供给高质量的增长速度效益、过剩产能减少和产品国际竞争力三个指标。这十二个从不同层面较为精确的对一级指标进行细化,并起到连接一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作用。二十一个三级指标分别是反映所有制结构的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占比、国有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占比,反映行业结构的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和六大高耗能产业销售产值占比,反映企业结构的高技术企业个数占比和有研发机构企业占比;反映劳动力要素的专科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和研发人员占比,反映资本要素的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反映技术要素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和技术改造和获取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资源利用效率的单位增加值能耗,反映非期望产出的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产生量;反映增长速度效益的单位投资增加值和单位资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反映过剩产能减少的产能利用率,反映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了近12年我国30个省市的数据,使用熵值法对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出评价。  再次,在对我国各省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基础上,从全国层面、区域层面、省域层面三个层面对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从全国层面分析来看,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但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极差值有逐步扩大趋势,说明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差距由扩大趋势。从区域层面分析来看,东中西三大区域呈现明显的梯级差距,东部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则较小,并且东部地区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和西部则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省域层面分析来看,“十一五”期间到“十二五”期间再到2016-2017年间,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前六位的省份和排名后六位的城市较为固定,并且处于高质量发展区间的城市逐渐增加。  最后,从发展先进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制约工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大研发支持力度,促进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四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高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