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脑创伤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
【6h】

颅脑创伤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颅脑创伤后(非手术治疗)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方法

4、结果

第二部分:颅脑创伤后(手术治疗)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方法

4、结果

讨论

1、硬膜下积液的认识过程

2、硬膜下积液的形成机制

3、硬膜下积液的发病率

4、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颅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会并发一系列并发症,创伤后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本文通过对颅脑外伤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加深对硬膜下积液发生发展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1月-2018年1月满足入组条件的颅脑创伤患者中非手术者,根据是否发生颅脑创伤后硬膜下积液分成两组,分别收集其年龄、性别、入院GCS评分、是否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有硬膜下血肿、是否有硬膜外血肿、是否有额颞叶血肿及挫裂伤、是否基底池受压,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1月-2018年1月满足入组条件的颅脑创伤患者中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颅脑创伤后硬膜下积液分成两组,分别收集其年龄、性别、入院GCS评分、是否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有硬膜下血肿、是否有硬膜外血肿、是否有额颞叶血肿及挫裂伤、是否基底池受压、是否去骨瓣减压术及是否中线移位>5mm,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结果:非手术病例共174例(58%)男性139例,女性35例,58例发生硬膜下积液,116例无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液发生率约3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238)、年龄(P=0.000)、GCS评分(P=0.010)、蛛网膜下腔出血(P=0.550)、硬膜外血肿(P=0.271)、硬膜下血肿(P=0.502)、额叶血肿或脑挫裂伤(P=0.051)、颞叶血肿及脑挫裂伤(P=0.068)、基底池受压(P=0.010);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P=0.000)、GCS评分(P=0.010)是TSE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后提示:只有年龄(OR值1.080,95%CI1.050~1.111,P=0.000)是TSE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病例127例(42%),男性101例,女性26例;46例发生硬膜下积液,81例无硬膜下积液,TSE发生率36%;其中去骨瓣减压术病例36例,20例发生TSE,16例无TSE,其硬膜下积液发生率5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118)、年龄(P=0.446)、GCS评分(P=0.298)、蛛网膜下腔出血(P=0.402)、硬膜外血肿(P=0.650)、硬膜下血肿(P=0.040)、额叶血肿及脑挫裂伤(P=0.369)、颞叶血肿及脑挫裂伤(P=0.439)、中线移位大于5mm(P=0.808)、基底池受压(P=0.318)、去骨瓣减压术(P=0.004),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硬膜下血肿(P=0.040)、去骨瓣减压术(P=0.004)是颅脑创伤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去骨瓣减压术(OR值3.125,95%CI1.405~6.951P=0.005)是颅脑创伤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在非手术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基底池受压(P=0.010)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非手术组中基底池受压样本量较小,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在所有研究的301例病例中把基底池受压纳入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基底池受压(OR值3.640,95%CI1.870~7.084P?0.01)是颅脑创伤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  结论:1、非手术组中年龄是颅脑创伤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2、手术组中去骨瓣减压是颅脑创伤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3、基底池受压是颅脑创伤后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 作者

    周江;

  •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学科 外科学(神经外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夏祥国;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颅脑外伤,硬膜下积液,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