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柔脑膜纤维化中的作用
【6h】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柔脑膜纤维化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动物模型制作

2 SAH后柔脑膜纤维化

3 CSF中PICP的浓度及变化

4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 SAH后PICP、Wnt3a、β-catenin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SAH动物模型的建立

2 SAH后柔脑膜纤维化与脑积水

3 SAH后PICP的浓度变化及意义

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柔脑膜纤维化

结论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致谢

综述 Wnt信号通路与纤维化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检测SAH后脑脊液(CSF)中PICP浓度的动态变化以及脑组织内Wnt3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柔脑膜纤维化中的作用,为通过抗纤维化途径来治疗SAH后慢性脑积水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方法:1.采用“二次枕大池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2.将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25只)、假手术组(25只)、模型组(25只)。各组按时间点分为术后3d、6d、10d、14d和21d,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分别于术后相应时间点抽取各组大鼠脑脊液存放备检测,以及固定取脑,石蜡包埋切片。3.于术后1d、3d、6d、10d、14d、21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进行行为学检查评分,评价大鼠SAH模型是否成功。4.将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第21天的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Masson染色,采用Motic image advances3.2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柔脑膜的平均厚度和平均灰度值,并进行定量分析。5.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术后相应时间点脑脊液中PICP的浓度。6.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术后相应时间点脑组织中Wnt3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1.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食欲下降;在术后1d和3d,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P<0.01);而在6d、10d、14 d、21d,各组大鼠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21天大鼠柔脑膜Masson染色:模型组柔脑膜的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平均厚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P<0.01);模型组柔脑膜平均胶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P<0.01)。假手术组与空白组柔脑膜的平均灰度值、平均厚度及平均胶原纤维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ICP浓度变化:模型组各时间点CSF中的PICP浓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组(P<0.01)。假手术组与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Wnt3a蛋白测定:模型组在各时间点较同时间点假手术组和空白组Wnt3a的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1),并与PICP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假手术组与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β-catenin蛋白测定:模型组在各时间点较同时间点假手术组和空白组β-catenin的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1),并与PICP浓度、Wnt3a蛋白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假手术组与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采取自体血二次枕大池注血法制作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实验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与人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有一定相似性,是研究SAH后柔脑膜病理变化较为理想的一种动物模型。2.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PICP浓度升高,提示柔脑膜发生纤维化。PICP浓度持续高表达与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相关。而柔脑膜纤维化的不断发生和累积可能是导致SAH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原因。3.Wnt3a、β-catenin蛋白在大鼠SAH模型中表达增加,且与脑脊液中PICP浓度的升高呈正相关,提示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在SAH后柔脑膜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形成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