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性别议题中群体极化现象分析——以2020热门性别议题为例
【6h】

互联网性别议题中群体极化现象分析——以2020热门性别议题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网络群体极化

(二)网络与女性主义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群体极化与网络性别议题概述

1.1群体极化概述

1.2网络群体极化

1.3互联网社会性别议题

第二章 互联网热门性别议题的群体极化指数分析

2.1 互联网热门性别议题事件选取

2.1.1. papi 酱冠姓权事件

2.1.2“罗冠军被控诉强奸案”

2.1.3“拉姆案”

2.1.4“张桂梅反对全职太太事件”

2.1.5 “杭州女子失踪案”

2.2研究设计及抽样

2.2.1 研究方案设计

2.2.2 豆瓣平台小组“豆瓣鹅组”

2.2.3虎扑步行街论坛

2.3 互联网热门性别议题极化指数分析结果

2.3.1 papi酱冠姓权事件网络评论极化指数

2.3.2 罗冠军性侵案极化指数分析

2.3.3“拉姆案”极化指数分析

2.3.4 杭州女子失踪案极化指数分析

2.3.5 张桂梅校长反对当全职太太极化指数分析

第三章互联网极化性别议题事件共性及评论特征研究

3.1引起极化的性别议题共性

3.1.1 切中现实痛点

3.1.2 易引起情感共鸣

3.1.3 事件本身具有冲突矛盾

3.2 极化评论的特征研究

3.2.1 现实群体极化现象被网络媒介扩大化、延伸化

3.2.2 网络性别议题下的群体极化现象入侵现实生活更加有力

3.2.3 性别议题下群体极化性别特征鲜明

第四章 网络性别议题下群体极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4.1线下来源:“风险社会”下两性的焦虑与压力

4.1.1 生存问题下的女性焦虑

4.1.2“反女权”背后的男性焦虑

4.2 媒体作用:当激化性别矛盾成为一种商机

4.3 技术因素:互联网赋权对女性运动的影响

第五章 网络性别议题下群体极化现象的影响研究

5.1 网络性别议题下群体极化的积极影响

5.1.1宣泄社会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5.1.2 揭露社会问题,维护公民权益

5.1.3 促进舆论监督,加快民主进程

5.2 网络性别议题下群体极化的负面影响

5.2.1 “群氓”的情感宣泄,造成议题失焦

5.2.2 形成网络暴民,破坏网络秩序

5.2.3 对立情绪蔓延线下,影响现实两性关系

第六章 网络性别议题下群体极化现象的思考

6.1 正确利用技术追求平权,掀起线上新型平权运动

6.2 展开互联网两性群体心理疏导,关注舆情对立状态

6.3 完善女性权益法律保障体系,解决当代性别焦点问题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诗曼;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蓓;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P1K26;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