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基于某校连续4年的面板数据
【6h】

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基于某校连续4年的面板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 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目标

1.3.3 研究方法

第2 章概念解释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解释

2.1.1 政治参与

2.1.2 政治效能感

2.1.3 政治信任

2.2 理论基础

2.2.1 公民自愿主义理论

2.2.2 认知行为理论

2.2.3 政治参与理论

第3 章研究设计、数据来源及变量设置

3.1 研究设计

3.1.1 本文研究设计

3.1.2 面板数据的运用

3.2 数据来源

3.3 变量设置

3.3.1 人口学变量

3.3.2 社会经济变量

3.3.3 网络媒体变量

3.3.4 政治效能感变量

3.3.5 政治信任变量

3.3.6 政治参与变量

第4 章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4.1.1 样本的构成

4.1.2 大学生社会经济水平状况

4.2 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

4.3 大学生政治心理态度现状

4.3.1 政治兴趣现状

4.3.2 内外政治效能感现状

4.3.3 政治信任现状

4.4 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

4.4.1 大学生线上政治表达现状

4.4.2 大学生权威接触参与现状

4.4.3 抗争型政治参与现状

4.4.4 校园政治讨论现状

第5 章 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5.1 OLS 混合回归结果分析

5.1.1 线上政治表达影响因素混合回归分析

5.1.2 权威接触参与影响因素混合回归分析

5.1.3 抗争型参与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1.4 校园政治讨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2 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分析

5.2.1 混合回归和固定/随机效应模型选择

5.2.2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选择

5.2.3 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5.3 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讨论

5.3.1 大学生拥有相对平等的机会参与政治

5.3.2 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5.3.3 政治动机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关键

5.3.4 校园是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的最佳环境

结论与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大学生价值观追踪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在有关政治学的研究中,“政治参与”一直以来都是核心研究概念之一。目前,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已然得到广泛认同,公民政治参与研究正向着影响因素方向前进,旨在发现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公民参与,提升国家民主政治水平。大学生作为我国新时代的新力量,却表现出“思想活跃但行为沉默”的政治参与特征,探索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更加凸显其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以公民自愿主义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2014-2018年大学生价值观追踪调查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了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检验其是否存在政治意识与行为不匹配的问题,进而探讨影响其政治参与积极性的相关因素,为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证研究支持。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政治心理态度及参与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性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对于政治参与的兴趣程度较低,徘徊于“比较感兴趣”和“比较不感兴趣”之间,但总体趋势有向“比较感兴趣”方向发展;大学生的内外政治效能感均处于中上水平,外在效能感高于内在效能感,但外在效能感随年级增加呈下降趋势;大学生对于我国政府、官员及其政治体制的政治信任水平普遍较高,且信任水平持续提升;大学生线上政治表达参与率较低,随年级增加呈现“倒U型”,且参与方式倾向于点赞、转发等简单方式;大学生权威接触参与方面,虽与院校领导和大众媒体接触较少,但与院校领导的接触次数有逐年增加趋势;抗争型政治参与的学生人数极少,且参与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大学生具有政治参与理性思维;校园政治讨论呈“正U型”发展,随年级增加参与校园政治讲座的人数有增加,但是大学生在讲座中的讨论参与不积极。  之后,本文分别对以上四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参与行为进行了OLS混合回归以及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模型影响因素分析,并基于公民自愿主义理论将潜在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政治资源因素、政治动员因素和政治动机因素。回归结果显示,政治资源因素基本与各类型大学生政治参与无关,而政治动员因素和政治动机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各类型政治参与。可见,大学生目前在校园中拥有相对平等的机会参与政治,不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阻碍;从政治动员方面来看,网络媒体和校园参与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但网络媒体中存在的大量虚假信息也可能会扭曲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因此网络媒体的负面性仍然不可忽视;政治动机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关键因素,高水平的政治信任、政治兴趣和内在政治效能感均会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对此,本文认为应从政府加强网络管制,高校开展特色校园活动,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水平以及大学生个人主动积极培养主体性意识等四个方面入手,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动机,实现大学生有效积极地政治参与。

著录项

  • 作者

    王秦雨函;

  •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林晶晶;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