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调查研究——以郫都区青杠树村为例
【6h】

成都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调查研究——以郫都区青杠树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2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困境

1.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数据与资料来源

1.4.4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文献研究综述

2.1 新农村社区研究概况

2.1.2新农村社区研究热度在降低

2.1.3多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

2.2 公共空间评价

2.2.1概述

2.2.2相关理论与公共空间属性

2.2.3公共空间评价内容

2.2.4公共空间评价流程与方法

2.3 居民满意度研究

2.3.1居民满意度概述

2.3.2居民满意度研究内容与影响因素

2.3.3新农村社区居民满意度研究

2.4 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研究进展

2.4.1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概述

2.4.2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评价

2.4.3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成都市新农村社区相关政策与现状问题

3.1 核心概念界定

3.1.2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

3.1.3“成都市”与“成都”

3.2 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概况

3.2.2成都市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相关政策

3.2.3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成果

3.2.4成都市新农村社区的分类

3.3 相关技术导则对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引导

3.3.2物质实体空间建设

3.3.3功能与活动

3.4 成都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建成与使用现状

3.4.1选点与调研

3.4.2成都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建成现状

3.4.3成都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使用现状

3.5 研究问题界定

3.5.2规划设计与村民实际使用现状的错位

3.5.3研究问题:规划设计技术系统缺乏自下而上的反馈调节

3.6 本章小结

第4章研究设计与方法

4.1 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内涵解读与指标体系构建

4.1.1理论模型的选择与调整路径

4.1.2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内涵解读

4.1.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 定量研究

4.2.2SD量表问卷制定

4.2.3样本数据收集要求

4.2.4数据处理与分析流程

4.3 定性研究

4.3.1研究者观察指标

4.3.3访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案例研究:青杠树村概况及其公共空间特征

5.1 案例选择说明

5.1.2空间范围

5.1.3政策导向与代表性

5.2 青杠树村概况

5.2.2发展历史

5.2.3经济水平

5.2.4社会管理

5.3 青杠树村公共空间特征

5.3.1空间布局与形态

5.3.2设施配置完备

5.3.3社区级功能活动分割明显

5.3.5典型公共空间

5.4 本章小结

第6章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6.1 数据收集

6.2 定量研究

6.2.2描述性统计分析

6.2.3因子分析

6.2.4公共空间居民主观满意度水平

6.2.5主观满意度水平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6.3 定性研究

6.3.1公共空间行为活动特征

6.3.2主观满意度水平与行为活动之间的一致性

6.3.3低满意度原因剖析

6.4 研究结果

6.4.1公共空间使用人群的内外社会结构失调

6.4.2公共空间提升的现存困境

6.4.3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改进方向与措施

6.5 本章小结

结论

1.研究结论

2.研究局限与适用性

3.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2017年,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新农村建设翻开新篇章。新农村社区的快速建设中,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陷入技术引导与建成现状的偏差、规划设计与村民实际使用现状的错位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公共场所及其设施被村民私自占用、改造、破坏或闲置。在此背景下,规划设计技术系统需要自下而上的反馈调节。  研究从空间使用者的角度,调查成都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分析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并进行重要性排序,为规划设计改进和技术导则修改提供自下而上的参考。  从包容、意义、舒适、安全和愉快五个维度对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内涵进行解读,参考公共空间评价的PSI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法,将指标体系分成空间使用者定量主观满意度评价指标和研究者定性观察指标。首先开展定量研究,采用SD法量化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其中的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是重要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得到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度水平,以及影响满意度的要素重要性排序结果。然后,定性研究辅助验证定量研究结果是否合理,并探索满意度水平高低的内在原因,采用定性资料分析、实地观察和访谈三种调查分析方法。以政策导向和典型性为标准,选择青杠树村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结论如下:  青杠树村公共空间居民使用者对公共空间各要素的满意度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环境质量>归属感>设计感>活动支持>吸引力。不同社会特征的被调查者对公共空间的感知具有明显偏向性,满意度水平呈现群体差异。  从客观要素和主观认知的角度分析影响因素。主观满意度的关注点正在从物质层面到情感需求和个性化转变。环境感知要素对满意度水平综合影响力从高到低排序为:吸引力>环境质量>归属感>设计感>活动支持。性别、年龄、职业和身份与总体满意度水平并无显著的直接相关性;对于单项评价要素来说,主观经验重要性排序为:年龄>身份>职业。是否从乡村旅游中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收入水平差异成为满意度水平高低的主要潜在经济原因。  环境质量、归属感的高满意度和行为活动相互制约和弥补。城市边缘区虹吸、公共空间配置不平衡、主人翁意识淡薄、实用功能优先等是导致设计感、活动支持和吸引力满意度较低的原因。  青杠树村存在标配式的环境设施已达到居民满意度提升的瓶颈、行为活动在感知过程中自行修正客观环境弊端、空间公平性失衡等主要问题。环境质量和归属感是可推广到其他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空间吸引力是需要重点改进和提升的方向。设计感和活动支持在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无需过分强调和做过多要求,尤其是建筑风貌和景观要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