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IPA分析法的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策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6h】

基于IPA分析法的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策略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1.1.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聚焦

1.1.3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诉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路线与论文框架

1.4.1 研究路线

1.4.2 论文框架

1.5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5.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5.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6相关概念辨析

1.6.1 老旧社区

1.6.2 适老性景观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IPA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法

2.1.1 IPA分析法原理

2.1.2 IPA分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1.3 IPA法介入适老性景观更新的关联测度与分析框架

2.2 老年人特征与需求理论

2.2.1老年人分类

2.2.2老年人生理特征与需求

2.2.3老年人心理特征与需求

2.2.4老年人行为特征与需求

2.3 其他相关理论补充与支持

2.3.1 环境行为学

2.3.2 景观感知

第3章 成都老旧社区景观环境适老性现状研究

3.1 老旧社区景观环境现状调研

3.1.1 调研对象

3.1.2 青森小区

3.1.3 水碾河路北社区

3.1.4 曹家巷工人村社区

3.1.5 现状问题总结

3.2 老年主体行为偏好调查

3.2.1 调查设计与数据转录

3.2.2 行为活动构成

3.2.3 行为活动与空间相关性

3.3 小结

第4章 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IPA评价研究基础

4.1 本研究IPA评价研究流程

4.2指标筛选与数据采集

4.2.1 指标筛选

4.2.2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4.3 社区适老性景观指标体系构建

4.3.1因子分析原理与方法

4.3.2社区适老性景观指标因子分析

4.3.3因子命名与指标体系构建

第5章 成都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IPA分析

5.1 重要性—满意度分析与差异性研究

5.1.1数据可靠性检验

5.1.2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重要性分析

5.1.3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满意度分析

5.1.4重要性—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5.2 成都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IPA模型构建与分析

5.2.1 整体模型构建与分析

5.2.2 活动场地维度IPA分析

5.2.3 软质景观维度IPA分析

5.2.4 景观设施维度IPA分析

5.2.5 场所氛围维度IPA分析

5.2.6 舒适性与安全性维度IPA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策略研究

6.1 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原则

6.1.1 安全性

6.1.2 健康性

6.1.3 舒适性

6.1.4 无障碍

6.1.5 便捷性

6.1.6 可识别

6.2 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策略

6.2.1 植入活动空间,复合空间功能

6.2.2 构建慢行交通,打造安全社区环境

6.2.3 优化栽植空间,营造舒适的自然环境

6.2.4 完善景观设施,共享便利生活

6.2.5 延续场地记忆,重塑场所氛围

6.2.6 优化社区规划和管理机制,鼓励公众参与

6.3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发展趋势,我国自2000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增长速度快、高龄化、空巢化等新特征,在此背景下,养老成为了家庭乃至社会的一大责任。目前,我国着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中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活动范围受限,对居住环境的依赖程度日益提升,因此,怎样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健康、安逸的社区居住环境,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大量老旧居住社区,其中往往老年居民主体比例较高,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维护不善等原因,社区公共环境出现功能缺失、设施不完善、景观品质差等问题,与老年人生活居住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据此,本文以老旧社区为研究对象,从“适老”的视角出发,将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Analysis,简称IPA)介入老旧社区的适老性更新,以景观要素的重要性评价作为老年群体的需求测度,景观要素的感知表现作为适老性设计的依据,从而将重要性与绩效性相关联,从其反映出的社区现状与老年群体真实需求之间的差异性和差异程度,提出优化更新策略。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老”是“适老”的前提。本研究首先聚焦于社区公共空间环境适老化研究现状,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的特征与需求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研究,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选择成都市区三个建设年代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的代表性老旧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初步总结出成都老旧社区景观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现状问题。另外,使用行为注记法对老年人的行为偏好进行研究,归纳老旧社区中老年人的行为构成与行为特性,探讨老年人行为活动与社区公共空间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总结成都市老旧社区的适老性现状,并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  (2)制定IPA分析法介入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的研究框架。首先以前期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行为观察以及使用者访谈等作为支撑筛选出28个社区适老性景观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得到老年人对参评指标的重要性、满意度的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5个公因子,将指标归纳为活动场地、软质景观、景观设施、场所氛围以及舒适和安全性五个维度,构建出目标层(A)—维度层(B)—指标层(C)三个层次的适老性景观指标体系。  (3)对老旧社区景观适老性进行重要性、满意度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并构建IPA分布模型,从整体和各维度分析其内在原因。研究发现,成都老旧社区中需重点改善的包括7个指标:活动场地数量(C1)、活动场地功能多样性(C2)、康体娱乐设施(C14)、庇护设施(C15)、休憩设施(C16)、铺装的平整度和防滑性(C26)、设施材质的舒适性(C27)。这些都是老旧社区中普遍存在的现状问题,是老旧社区适老性更新中应予以重点优先改进的项目。  (4)根据IPA分析以及前期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制定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的原则,并从活动场地、道路交通、软质景观、景观设施、场所氛围以及社区管理层面总结梳理出成都老旧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