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流亡者的现代性批判与救赎--克拉考尔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研究
【6h】

流亡者的现代性批判与救赎--克拉考尔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克拉考尔作品简介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选题意义

2 德国时期:拾荒者视域中的碎片美学

2.1 魏玛危机

2.2 碎片意向谱系

2.2.1 共同体消逝后的碎片个体

2.2.2 作为物质碎片的大众装饰

2.3 碎片美学意涵

2.3.1 理性的多义内涵

2.3.2 碎片的革命潜能

2.4 本章小结

3 法国时期:流亡者的双重传记写作

3.1 巴黎避难

3.2 传记文学中的复杂域所

3.2.1 孤独个体与公共生活

3.2.2 现实感之商业性论争

3.3 德犹主体的流亡迷思

3.3.1 流动视角下的时代传记

3.3.2 身份隐匿中的社会救赎

3.4 本章小结

4 美国时期:沉潜者的视觉乌托邦营建

4.1 纽约写作

4.2 电影美学的现实复原

4.2.1 遮蔽现实视野的电影乱象

4.2.2 电影美学的唯物主义精神

4.2.3 现实性媒介的视觉启蒙

4.3 未知领域上的乌托邦营建

4.3.1 前厅领域的认识潜能

4.3.2 作为理想主体的前厅居民

4.4 本章小结

5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书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一位20世纪前半叶德国犹太学者,由于其研究和书写跨越了各人文界面,因而可冠之以著名作家、文化批评家、电影理论家、社会批判家等头衔,然而国内的研究长期并限于将他视为一位20世纪的纪实主义电影理论家。事实上,这一标签式阐释效应源于仅仅停留在研究克氏某一时期的某部作品,由此极大简化甚至遮蔽了他的学术身份及其总体性面目。作为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流亡者”,其丰富而苦难的人生遭际但又博学且致秘的文化情思,使之在洞察社会结构失衡和文化危机的现代性症候中彰显了强大的阐释效能,因而可以说他是上世纪德语世界审视现代性困境的第一人。  为全面展现克拉考尔生命历程和学术致思,本文分为三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探讨克氏审察现代都市文化境遇时的切入视角。通过论证其碎片意象谱系及美学指向,阐发碎片在克氏文化批评与构建中的丰富内涵与重要潜能。第二部分,分析克氏反思现代社会病征的范本。捕捉德犹主体双重身份与双重时代叠影间的共生与批判关系,提炼克氏在伤痕记忆下的生存困境苦思与现实处置方式。第三部分,论述克氏现代性检省中的媒介对象和理性反思。深入阐释其电影理论中的唯物精神与美学关怀,状描克氏反思历史所定位的救赎领域及其营建的视觉乌托邦。正文的三部分以克氏的时空流徙为划分因素,关注他各阶段的学思产物:20年代魏玛德国时期的随笔文字,30年代法国时期的传记文学,40-60年代美国时期的长篇理论著作,分别以拾荒者、流亡者、沉潜者为显性特征,层层展现文化唯物主义思想下克氏对现实社会的深入程度。  克拉考尔先天的犹太神秘救赎情怀和现实的文化唯物立场关切,使他能自觉地反思和批判启蒙现代性的宏大叙事构建的同一性,在实践中通过艺术之思抵达现代人性关怀,其批判思想具有文化唯物主义底色,其艺术风格更是一种生存实践美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