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效能评价的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
【6h】

基于效能评价的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密度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类型

1.1.2 高密度带来空间布局的核心问题

1.1.3 高密度在城市空间中的现实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1 高密度山地城市

1.3.2 效能和效能评价

1.3.3 空间布局优化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高密度发展研究

1.4.2 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1.4.3 效能评价相关研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技术路线

2 高密度城市空间认知

2.1 高密度城市的内涵

2.1.1 高密度含义不确定性

2.1.2 衡量城市密度的指标

2.1.3 密度与城市形态关系

2.2 城市高密度发展动因

2.2.1 城镇快速发展的要求

2.2.2 人居环境改善的需求

2.2.3 城市生态补偿的诉求

2.3 我国城市高密度发展态势

2.3.1 时间维度下的城市密度发展

2.3.2 空间维度下的城市密度分布

2.3.3 我国高密度城市的划分标准

2.4 本章小结

3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3.1 人地关系发展失衡,空间布局社会效能降低

3.1.1 异速增长态势加剧,人地关系协调困难

3.1.2 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城市环境压力增大

3.1.3 密度与道路不匹配,城市运行负荷增大

3.2 城市密度离散分布,空间布局经济效能递减

3.2.1 建设空间低效扩张,空间布局集约度下降

3.2.2 城市功能过度集中,组团内部平衡打破

3.2.3 交通跨区出行加剧,城市运行成本升高

3.3.1 城市组团发展不平衡,空间结构难形成

3.3.2 城市密度分异明显,用地多样性降低

3.3.3 主导出行方式未变,城市交通拥堵加剧

3.4 本章小结

4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评价

4.1.1 效能评价要素

4.1.2 评价模型构建

4.2.1 效能影响因子

4.2.2 评价指标选取

4.2.3 评价体系构建

4.2.4 评价模型构建

4.3 本章小结

5 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理论框架

5.1.1 协调思想的概念内涵

5.1.2 效能协调引导城市空间布局集约化生态化发展

5.2 协调理论的相关方法论

5.2.1 系统论与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发展

5.2.2 协同论与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发展

5.2.3 控制论与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发展

5.2.4 综合协调与系统论、协同论、控制论的关系

5.3 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目标

5.3.1 社会维度: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5.3.2 经济维度:城市空间紧凑拓展

5.3.3 生态维度:城市路地关系协调

5.4 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方法

5.4.1 宏观视角:构建体系、控制速度、协调发展

5.4.2 中观视角:强化结构、引导分配、完善网络

5.4.3 微观视角:空间紧凑、混合使用、慢行出行

5.5 本章小结

6 重庆市渝中半岛空间布局优化

6.1 研究范围界定与概况

6.1.1 重庆高密度发展

6.1.2 重庆市都市区

6.1.3 重庆市渝中半岛

6.2.1 社会效能定性评价

6.2.2 经济效能定性评价

6.2.3 生态效能定性评价

6.3.1 社会效能定量评价

6.3.2经济效能定量评价

6.3.3 生态效能定量评价

6.3.4 综合效能定量评价

6.4 渝中半岛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6.4.1 宏观:控制发展规模、强化空间结构

6.4.2 中观:科学密度分区、引导混合使用

6.4.3 微观:土地集约利用、路地协调发展

6.5 本章小结

7 结 语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2.1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空间布局效能评价体系建立

7.2.2 “社会-经济-生态”效能综合协调方法建构

7.2.3 “宏观-中观-微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的提出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实践

C 都市区基础指标统计表

D 都市区城市空间布局定量评价指标一览表

E 渝中半岛城市空间布局定量评价指标一览表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7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在超过农业人口后迅速攀升,全球性的“城市时代”已经来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建设速度加剧,城市人口规模与建筑规模不断膨胀。对处于快速持续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而言,一方面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等几个最重要的城市群地区,正面临城市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高密度发展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在中国尤其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高密度发展既是城市发展的现实环境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不同于许多国外城市发展模式的区别所在。在高密度发展成为中国大中城市发展新常态的同时,高密度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地关系发展失衡、空间布局社会效能降低;城市密度分异明显、空间布局经济效能递减;城市交通拥堵加剧、城市空间布局生态效能失效等。  文章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城市群空间规划与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的课题“城市群高密度空间效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2BAJ15B03,下文简称课题)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以山地城市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空间布局主要要素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及道路交通为切入点,通过对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提出高密度发展下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综合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及方法,并结合重庆市都市区及渝中半岛的实际情况对其空间布局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  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提出本文关注的问题。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提出高密度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类型,并且高密度发展在未来不仅可以解决不断增长的空间诉求与有限空间的矛盾,也是紧凑城市的外在表征。  第二部分(第2、3章):认识问题。通过城市密度概念的理解、中国城市密度的时空发展分析认识城市高密度形成的原因。结合国内外关于高密度城市的判断标准,通过中国城市密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初步提出城市密度(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是城市高密度发展的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高密度发展下山地城市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第三部分(第4章):分析问题。在前文确定空间布局效能包含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的前提下,对空间布局效能评价进一步展开解析,以此确定建立山地城市空间布局效能评价体系,通过定性评和定量评价对空间布局效能水平进行进一步分析,为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提供定性与定量的依据。  第四部分(第5章):解决问题。针对前文分析的高密度山地城市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结合效能评价结论,引入协调发展理论,分别从社会维度、经济维度和生态维度提出城市空间布局效能协调的目标。并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提出空间布局效能综合协调的具体方法和实现路径。  第五部分(第6章)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为例,运用前文建立的“分析问题——效能评价——优化方法”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法,在对重庆市渝中半岛高密度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空间布局效能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最后提出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

著录项

  • 作者

    刘志;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城乡规划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李和平;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山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设计,效能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