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通公平性视角下中小城市新城区规划优化研究——以资阳市宝台片区为例
【6h】

交通公平性视角下中小城市新城区规划优化研究——以资阳市宝台片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的机动化发展的弊端逐渐凸显

1.1.2 社会中不同群体所面临的交通问题

1.1.3 新城区建设中的交通问题

1.2.1 国外交通公平性研究综述

1.2.2 国内交通公平性研究综述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相关基础研究与实践

2.1.1 交通公平性

2.1.2 城市新城区

2.1.3 可达性

2.1.4 公共交通

2.2.1 可达性的概念研究

2.2.2 不同尺度的可达性研究

2.2.3 小结

2.3 案例实践

2.3.1 新加坡盛港新城

2.3.2 瑞典魏比林

2.3.3 北京市快速公交建设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交通公平性的评价体系构建

3.1.1 交通公平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3.1.2 交通公平性评价方法

3.2 交通公平性评价的基础要素

3.2.1 居民出行特征

3.2.2 城市空间形态

3.3.1 交通可达性分析

3.3.2 可达性指数分析

3.3.3 综合可达性分析

3.4 交通公平性的评价框架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宝台片区现状交通公平性评价

4.1.1 宝台片区建设情况

4.1.2 宝台片区居住人群构成

4.1.3 宝台片区居民就业汇总

4.2.1 调研样本的选取

4.2.2 调研内容与方法

4.2.3 出行目的分析

4.2.4 出行方式分析

4.2.5 出行时耗分析

4.2.6 出行范围分析

4.2.7 小结

4.3.1 现状交通分析

4.3.2 土地利用汇总

4.4.1 交通可达性评估

4.4.2 可达性指数分析

4.4.3 综合可达性分析

4.5 现状可达性问题总结

4.5.1 较高的步行、公交出行的出行成本

4.5.2 不同群体的出行结构差异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交通公平性的宝台片区优化设计

5.1 道路系统优化

5.1.1 路网体系优化

5.1.2 慢行系统优化

5.1.3 地块规模优化

5.2 土地利用优化

5.3 公共交通体系优化

5.3.1 公共交通系统路权设计

5.3.2 多层次公交系统构建

5.4 空间优化设计

5.4.1 社区开敞空间规划

5.4.2 街道空间优化

5.5.1 交通可达性评估

5.5.2 可达性指数分析

5.5.3 综合可达性分析

6 基于交通公平性的新城区优化策略构建

6.1.1 高密度的道路体系

6.1.2 完善的慢行系统

6.2.1 功能与需求的平衡

6.2.2 混合多元的土地利用模式

6.3 新城区公共交通系统构建策略

6.3.1 优化公交线路

6.3.2 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

6.3.3 小结

6.4.1 公共空间规划

6.4.2 街道空间规划

7 结论与展望

7.1.1 研究总结

7.1.2 创新点

7.2.1 研究不足

7.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资阳市宝台片区居民出行特征调查问卷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居民出行距离也随之增加。迅速扩大的机动化出行规模与交通设施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逐渐显现,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同时,城市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新建城区在建设初期往往会产生功能单一、公共交通及慢行基础设施不足的困境,导致居民中车行出行群体与其他出行方式的群体在出行时间成本上产生了较大差异,形成了交通不公平现象。  交通公平性问题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对概念、不同出行群体出行特征以及交通出行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等;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也有相应的评价方法。但以往的文献多停留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或是对研究样本进行交通公平性评价并对产生的现象进行总结,而缺少交通公平性问题空间特质的挖掘。  本文选取资阳市宝台片区为研究样本,希望通过对其现状交通公平性的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该片区存在的交通公平性问题,通过城市规划方面的设计方法,对上述问题做出空间层面的回应。  文章首先对交通公平性的概念以及评价方法进行梳理,基于本文研究内容,总结得出以空间可达性为表征的交通公平性评价方法,并总结出“居民出行特征——城市空间形态”两方面的评价因子,运用空间阻隔模型,构建出交通公平性评价体系。  通过交通公平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对研究范围内居民出行特征,城市交通系统、土地利用分布、公共交通体系等要素的调研,运用GIS软件构建交通网络模型,然后构建OD矩阵对居民的各类出行行为进行可达性评价,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得出现状的交通公平性评价。并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总结得出关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路网体系规划、公共交通体系规划以及公共空间体系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上文中对现状交通公平性问题的梳理,提出“道路系统优化——土地利用优化——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公共空间优化”的优化设计方法,对研究范围的现状交通公平性问题在空间层面做出回应,并基于优化方案,构建相应的交通网络,进行优化方案的交通公平性评价,与现状交通公平性评价结果做对比,得出方案的可行性。  最后,对上述城市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得到基于交通公平性背景的中小城市新城区的规划设计策略,包括:①完整的、小街区的路网体系规划策略;②功能与需求平衡、功能混合多元的土地利用规划策略;③高效的、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策略;④便利的、多功能的公共空间体系规划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