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步行友好的城市生活性街道步行设施优化研究——以重庆市沙正街为例
【6h】

基于步行友好的城市生活性街道步行设施优化研究——以重庆市沙正街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目录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

1.1.2 步行友好与绿色出行

1.1.3 机动化背景下街道步行空间的缺失

1.1.4 生活性街道成为公共生活的重点

1.1.5 人们对街道步行环境的日益重视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1 步行友好

1.4.2 生活性街道

1.4.3 步行设施

1.5 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1.6 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1.7 研究框架

2 基础研究与相关概述2.1城市街道的分类及作用

2.2生活性街道内涵解析

2.2.1我国生活性街道演变历史

2.2.2生活性街道分类

2.2.3生活性街道功能

2.3城市生活性街道的危机

2.3.1 空间失序与整体协同性差

2.3.2 机动车侵略与尺度感迷失

2.3.3 设计模式化与街道环境趋同

2.3.4 设施不健全与人文关怀缺乏

2.3.5 场所感消失与街道生活退隐

2.4.1 步行设施构成及分类

2.4.2 交通空间要素类步行设施

2.4.3 景观环境要素类步行设施

2.5本章小结

3 重庆市沙正街生活性街道现状解析

3.1重庆市沙坪坝区生活性街道概况

3.2研究对象选取

3.2.1选取范围

3.2.2研究对象特征

3.3.1 街道生活环境概况

3.3.2 街道行人活动调查

3.4沙正街步行设施现状分析

3.4.1街区步行设施整体分析

3.4.2各街段步行设施现状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步行设施维度生活性街道步行友好评价体系构建

4.1.1生活性街道步行活动分析

4.1.2生活性街道步行使用者需求分析

4.2.1行人环境评估系统(PERS)

4.2.2社区街道审查(CSR)

4.2.3步行分数(Walk Score)

4.2.4 Walkonomics

4.3步行友好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4.4步行设施维度生活性街道步行友好评价体系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步行友好的沙正街生活性街道步行设施分析

5.1调研内容和方法

5.2生活性街道与人友好—心理需求层面

5.2.1问卷设计及调查人群的选择

5.2.2生活性街道居民群体特征分析

5.2.3生活性街道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5.2.4生活性街道步行环境满意度评价

5.3.1研究指标计算与数据统计

5.3.2街道整体性初步分析

5.3.3各指标要素详细分析

5.4本章小结

6 基于步行友好的沙正街生活性街道步行设施优化研究

6.1基于步行友好的沙正街步行设施诊断

6.2.1整体性原则

6.2.2人本性原则

6.2.3场所性原则

6.3.1优化相应设施配置

6.3.2增加相应设施数量

6.3.3提升设施的服务水平

6.3.4加强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6.4政策友好策略

6.4.1绿色出行宣传政策

6.4.2需求调查政策

6.4.3多方合作政策

6.5本章小结

7 结 语

7.1 论文总结

7.2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学术研究调查问卷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且已取得显著成果,然而城镇化质量并未提高,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弊端极大限制了城市发展,在此背景下,步行友好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其作为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点,成为衡量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市生活性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频率最高且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机动化背景引发的人车矛盾导致街道空间丧失传统生活气息与活力,在当前以存量精细化设计为主的时代背景下,营造以人为本、舒适宜居的街道环境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这也为本文提出基于步行友好的生活性街道步行设施优化措施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支持。  本研究以国内外的现有研究为基础同时结合重庆市实际案例,分析城市生活性街道步行设施现状,进而找寻步行友好背景下生活性街道步行设施优化策略,为今后城市步行友好性街道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主体内容分为七个章节:  第一部分为研究缘起,即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次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界定了相关研究内容、方法与概念,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对与步行友好和生活性街道相关的研究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并确定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基础研究,第二章对街道及生活性街道内涵解析,总结当前生活性街道的危机,并分析了当前生活性街道步行设施的构成,主要分为交通空间要素类和景观环境要素类步行设施。  第三部分为论文的实证研究及体系构建,第三章对研究对象沙正街概况分析,本文选取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性街道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选取依据、研究范围,根据街区道路开口及行人活动将沙正街分为11个街段,对每个街段实地调研统计各街段街道环境概况、行人活动调查及步行设施现状。第四章为步行设施维度生活性街道步行友好评价体系构建,通过对促进步行友好的街道使用者心理需求特性分析,从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场所感和归属性四个方面解析需求空间内涵,将行人需求调查纳入本次体系构建过程,同时分析目前与步行友好相关的评价方法,对比各类型方法优劣并选择适合本次研究的方法,以与人友好和设施友好相结合构建步行设施维度生活性街道步行友好评价体系。  第四部分为指标数据统计分析,第五章在调研内容和方法上,与人友好方面采用街道行人满意度调查,对每个街段发放问卷收集街道使用者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街道使用者的群体特征、出行特征及步行环境满意度评价,显示出步行者对街道便捷性和舒适性上为一般满意,即生活性街道在满足居民日生活需求方面相较交通性街道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步行安全性和场所感方面仍需加强。设施友好方面对选取的与步行友好相关的步行设施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赋值,通过实地调研及行人使用体验以评级标准打分计算出街道环境指数,最后对街道整体环境指数和街段单个指标要素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即策略与措施,第六章对现状步行设施进行诊断,以分类设施步行友好提升潜力值相加超过85%为该区域需提升的分类设施,得出目前沙正街亟需提升的步行设施有人行道连续性、人行道宽度、步行过街设施、机非隔离设施、公交站点、照明系统、无障碍设施、节点空间及街道家具,提出基于步行友好的生活性街道步行设施优化的整体性、人本性及场所性原则,针对步行设施优化给出四项措施:优化相应设施配置;增加相应设施数量;提升设施的服务水平;加强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最后以绿色出行、需求调查及多方合作友好性政策为保障,第七章作为总结,表述了本文研究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次研究建立在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步行友好的生活性街道步行设施优化策略与方法的研究是一项新的探索,同时对生活性街道品质的提升及步行友好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