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五四”纪念话语变迁研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五四”青年节社论为例
【6h】

“五四”纪念话语变迁研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五四”青年节社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小结

1.3.1 社论的概念界定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1 研究意义

1.6.2 创新之处

2 话语和话语分析的相关路径

2.1 话语与话语分析

2.2 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2.3 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三维度模式

2.4 话语分析的反映观与建构观

3 《人民日报》“五四”青年节社论内容特征的历时分析

3.1 “五四”社论阶段划分及依据

3.2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0-1956)

3.2.1 阶段主题——国家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

3.2.2 话语风格——务实型

3.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1965)

3.3.1 阶段主题——建设社会主义与发扬革命传统

3.3.2 话语风格——复合型

3.4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3.4.1 阶段主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3.4.2 话语风格——激进型

3.5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1977-1991)

3.5.1 阶段主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5.2 话语风格——开放型

3.6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 年至今)

3.6.1 阶段主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6.2 话语风格——鼓舞型

3.7 本章小结

4 《人民日报》“五四”青年节社论话语建构方式的演变

4.1 情态词语

4.2 文本结构

4.3 隐喻

4.4 互文性

4.4.1 话语描述

4.4.2 称呼语及描述动词

5 《人民日报》“五四”青年节社论话语变迁及原因探析

5.1.1 思路:由政治号召转变为舆论引导的传播方式

5.1.2 表述:由阐述细节转变为指明方向的习惯调整

5.1.3 形态:由长篇大论转变为简洁精炼的篇幅设置

5.1.4 定位:由权威文件转变为展现事件重要性的象征符号

5.2.1 国家社会发展下主流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演进

5.2.2 新闻事业的重心转移与党报话语实践的调整

5.2.3 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公民主体意识的提升

5.3 《人民日报》“五四”青年节社论话语的延续性特征

5.3.1 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前提

5.3.2 始终聚焦国家社会发展的当下进程

5.3.3 始终担当上位话语与下位话语的转换器

5.3.4 始终以“五四”精神作为理论源泉

6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9年是“五四”运动的100周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五四”运动在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以“五四”青年节作为纪念载体。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体通过在青年节发表评论文章的形式,创造性地将“五四”同国家、社会发展相勾连,由此动员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青年投身相应的实践,字里行间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具备重要的解读价值。  鉴于此,本文运用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理论及分析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1950-2019)的40篇《人民日报》“五四”青年节社论展开研究(其中有31个年份无社论发表)。本文的研究路径从话语分析的社会实践维度与文本维度展开。社会实践维度结合话语分析的反映观,通过借助词频统计软件与阅读社论正文的方式梳理不同时期“五四”社论的阶段主题与话语风格,展现研究对象内容特征的具体表现及变化规律,进而说明上位话语对社论话语的决定性作用。文本维度则结合话语分析的建构观,将情态词语、文本结构、隐喻、互文性作为分析类目,考察“五四”社论在话语建构方式上的历时演变,进而呈现社论话语引导并塑造下位话语的发展过程。  研究发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演进、《人民日报》话语实践的持续调整以及公民主体意识提升的三大因素作用下,以改革开放作为分水岭,“五四”社论话语变迁的整体趋势表现为:①由政治号召转变为舆论引导的传播方式;②由阐释细节转变为指明方向的习惯调整;③由长篇大论转变为简洁精炼的篇幅设置;④由权威文件转变为展现事件重要性的象征符号。与此同时,“五四”社论在话语转型过程中也延续了一些不变的基本准则,从而保障社论话语始终为党和国家代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