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瘾品消费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以网络游戏为例
【6h】

上瘾品消费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以网络游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致谢

图形清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国内研究综述

1.2.1对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现状的研究

1.2.2对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迅速成长原因的研究

1.2.3对网络游戏上瘾原因及危害的研究

1.3工作假设和工作目标

1.3.1工作假设

1.3.2工作目标

1.4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

1.4.1技术路线

1.4.2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选择

1.6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可能创新

1.6.2不足之处

第二章上瘾性和理性在本文的解释

2.1网络游戏的上瘾性

2.1.1上瘾性的经济学界定

2.1.2网络游戏的上瘾性

2.2网络游戏玩家的理性

2.3小结

第三章上瘾性的经济学理论

3.1理性上瘾模型

3.1.1理性上瘾模型的假设

3.1.2Becker-Murphy的理性上瘾模型

3.1.3理性上瘾模型的新发展——上瘾的暗示模型

3.1.4对理性上瘾模型的经验检验

3.2其他上瘾模型

3.2.1未来偏见模型

3.2.2拟双曲线贴现模型

3.2.3上瘾的条件暗示模型

3.3小结

第四章网络游戏消费的外部性分析

4.1网络游戏消费行为的基础模型

4.1.1前提假设

4.1.2代表性消费者(representative consumer)的最大化问题

4.2不存在群体压力变量时的总效用

4.3存在群体压力变量时的总效用

4.3.1群体影响理论

4.3.2代表性消费者的最大化问题

4.3.3存在群体压力变量时的总效用

4.4群体压力对游戏玩家效用的影响

4.5小结

第五章结论

5.1结论及政策启示

5.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网络游戏产业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成功的娱乐产业之一,根据IResearch公司的《2004年游戏产业报告》,2004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4.7亿元人民币,预计2009年达到109.6亿元,2004到200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4.7%。但是,对网络游戏消费危害性的报道也层出不穷,因此,不断有热心的市民或专家提议政府对网络游戏消费进行管制,而且,政府确实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努力,比如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出台,以及即将推出的网络游戏实名制。但是,政府管制真的需要吗? 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政府对于消费行为的管制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是合理的:对于个体理性的消费者,如果其消费存在外部性,那么,政府就应该对其消费加以管制。在本文中,笔者假设代表性消费者是个体理性的,也就是说消费者是有远见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其消费行为是动态一致的,在此前提下,本文将重点研究网络游戏消费中外部性的存在性问题。 考察网络游戏,本文认为可能产生的消费外部性是:朋友圈中网络游戏的流行可能会增加个体不玩网络游戏的压力(群体压力)。本文尝试在Becker-Murphy理性上瘾模型的基础上,用动态优化的方法探讨群体压力对最优消费路径下的加总效用的影响,最后本文认为,网络游戏消费的外部性是否存在取决于消费者对朋友圈中地位的重视程度:如果消费者看重在朋友圈中的地位,则网络游戏的消费存在正的外部性;如果消费者不看重在朋友圈中的地位,则不存在外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