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内部评级法的对公客户信用评级研究——以W银行为例
【6h】

基于内部评级法的对公客户信用评级研究——以W银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信用评级研究

1.2.2 信用评级方法研究

1.2.3 总体评价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本文的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信用及信用风险

2.1.2 信用评级

2.2 信用评级方法

2.3 信用评级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2.4 小结

第3章 W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管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3.1 W银行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3.2 W银行信用评级及应用整体情况

3.2.1 W银行信用风险概况

3.2.2 W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3.2.3 客户评级结果在信用风险管理全流程中的应用情况

3.3 W银行历史信贷数据应用状况

3.3.1 历史信贷数据应用率低

3.3.2 数据管理和信息系统亟待完善

3.4 W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与监管指引及行业领先实践的差距

3.4.1 监管指引、行业领先实践及W银行差距

3.4.2 W银行进行内部评级法建设的必要性

3.5 小结

第4章 W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内部评级法建设

4.1 W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可行性分析及优点

4.1.1 内部评级法在W银行建设应用的可行性

4.1.2 内部评级法优势

4.2 内部评级法建设理论基础

4.2.1 WoE

4.2.2 IV

4.2.3 层次分析法

4.2.4 验证方法

4.3 W银行内部评级法的建设

4.3.1 数据准备和提取

4.3.2 数据检查和数据加工

4.3.3“违约”定义的明确

4.3.4 内评打分卡设计

4.3.5 定性指标的开发过程

4.3.6 定量指标的开发过程

4.3.7 定性/定量指标权重分配

4.4 W银行内评法结果验证

4.5 小结

第5章 内部评级体系应用分析

5.1 内部评级法相对于当前评级方法有较大进步

5.1.1 信用风险把控将进一步有效前移

5.1.2 进一步满足银行精细化管理要求

5.1.3 为未来满足监管部门信用风险计量要求打下基础

5.2 内部评级结果的核心应用方向

5.2.1 应用于客户授信前准入

5.2.2 控制单一客户授信限额

5.2.3 应用于贷后监控和贷后预警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海峰;

  •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相平;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83F8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