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政治文明视野下我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实践与创新
【6h】

政治文明视野下我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实践与创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导论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本课题研究的逻辑结构

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策略的统一战线理论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

1.1.1无产阶级建立工农联盟的必要性的思想

2.1.2无产阶级政党与所有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1.1.3无产阶级保持独立性、把握领导权的思想

1.2 列宁对马克思统战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2.1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

1.2.2无产阶级要善于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

1.2.3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的关键问题

1.2.4 工农联盟的巩固必须关注农民的利益

1.3 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统战思想及其革命实践

1.3.1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统战思想及其理论创新

1.3.2毛泽东论述工农联盟的伟大意义

1.3.3统一战线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4 改革开放前30年统战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1.4.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及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构建

1.4.2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统战工作的影响

1.4.3文革时期统一战线遭到破坏及经验教训总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我国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2.1 当代政治文明视野下我国民主政治理念的新发展

2.1.1我国诉求“政治文明”的背景

2.1.2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2.1.3社会主义民主两种形式的提出

2.1.4统一战线是我国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场域。

2.2 在解放思想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

2.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新回顾

2.2.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完善

2.2.3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现实优越性

2.3 邓小平对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2.3.1关于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

2.3.2提出“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的思想

2.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

2.4.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统一战线基本任务的一致性

2.4.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动统一战线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章 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比较与借鉴

3.1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对传统民主理念的承续与超越

3.1.1传统民主理论的含义及缺陷。

3.1.2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3.1.3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价值

3.2 我国统战理论的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差异性

3.2.1两者的基本内涵不同

3.2.2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3.2.3两者参与的主体不同

3.2.4两者参与的途径形式不同

3.2.5两者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3.3 我国统战的民主协商对西方协商民主借鉴的可能性分析

3.3.1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为现代协商民主提供了民族性

3.3.2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体现了现代民主的协商性

3.3.3我国政治协商制度蕴涵着协商民主理论

第四章统一战线在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完善与发展

4.1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不断创新

4.1.1统战工作要强调科学发展

4.1.2统战工作要立足以人为本

4.1.3统战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

4.2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健全协商民主运作机制

4.2.1规范协商的操作程序

4.2.2调动协商的自觉意识

4.2.3明确协商的议题范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政治文明视野的开拓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参考思想资源即西方民主协商理论进入我们的视野。协商民主是西方政治学界在20世纪末兴起的一新的理论范式,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而中国的统一战线在民主执政中具有其独特优势和鲜明的中国气派,其涉及的广阔领域又是中国协商民主实现的重要场域。因此,有必要在关注和研究协商民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求协商民主对我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实践完善和创新发展。本文在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内涵诠释的基础上,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统一战线的相关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加强统一战线,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统一战线,扩大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广泛的政治动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