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我的迷失——以拉康的理论透视《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人物
【6h】

自我的迷失——以拉康的理论透视《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人物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ugene O’Neill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1.3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TWO AN INTRUCTION TO JACQUES LACAN’S RELATED THEORY

2.1 The Imaginary

2.2 The Symbolic

2.3 The Real

CHAPTER THREE IDEAL-Ⅰ BUILT IN THE IMAGINARY

3.1 James Tyrone’s Ideal-Ⅰ

3.1.1 Qualified Protector of the Family

3.1.2 Great Shakespearean Actor

3.2 Mary Tyrone’s Ideal-Ⅰ

3.2.1 A Romantic Girl Longing for Happy Life

3.2.2 Considerate Wife and Qualified Mother

3.3 Jamie Tyrone and Edmund Tyrone’s Ideal-Ⅰ

3.3.1 Jamie:To Be the Only Apple of Parents’ Eye and a Caring Brother

3.3.2 Edmund:A Peace-keeper Desiring Freedom

CHAPTER FOUR COLLAPSE OF IDEAL-Ⅰ IN THE SYMBOLIC

4.1 Disillusionment of James Tyrone’S Dream

4.2 Disillusionment of Mary Tyrone’s Dream

4.3 Disillusionment of Jamie Tyrone’s Dream

4.4 Disillusionment of Edmund Tyrone’s Dream

CHAPTER FIVE IMPOSSIBILITY OF THE REAL

5.1 James Tyrone’s Return to the Real

5.2 Mary Tyrone’s Return to the Real

5.3 Two Sons’ Return to the Real

5.3.1 Jamie Tyrone’s Resort to Drinking and Whoring

5.3.2 Edmund Tyrone’s Resort to Drinking and Fog

CHAPTER SIX CONCLUSION

WORKS CITE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尤金·奥尼尔是世界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被称为美国戏剧之父。由于他的不懈努力,美国戏剧开始走上与美国小说和诗歌等艺术形式拥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道路。他一生四次获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奥尼尔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具自传性的作品,该剧描述了蒂龙一家某个漫长、痛苦、绝望的一天。
  批评家们已在众多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对该剧进行了解读——女性主义、戏剧技巧、精神分析、比较文学研究、悲剧观、传记等。然而从雅克·拉康镜像理论和三界论的角度来探究其悲剧根源的还极为少见。
  文中,笔者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该剧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解读,从而探究剧中四位主人公自我迷失的缘由。本论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有关尤金·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国内外研究等背景信息。
  第二章介绍了相关的理论。根据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镜像阶段在自我身份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人类心理发展呈三个阶段——想象界、象征界和真实界。
  第三章阐述了四位主人公在镜像阶段建立的各自理想的自我。
  第四章分析了他们在象征界所经历的理想自我的坍塌。
  第五章剖释了他们以期重返真实界而做出的各种无用的努力。他们或借助于酒精,或借助于吗啡、迷雾以及各自挥之不去的记忆,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方式,他们也只能片刻地享受回归“真实界”的满足。当从迷幻中清醒,他们在各自迷失的世界里越走越远。
  第六章为结论,总结概括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笔者揭示了主人公自我迷失的真正缘由在于他们在镜像阶段对自我的误认以及在象征界自我调整的失败,这种解读为悲剧根源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视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