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父母心理控制对初中生负面评价恐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自我分化和自我构念的双重中介效应
【6h】

父母心理控制对初中生负面评价恐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自我分化和自我构念的双重中介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 录

1 研究背景

1.1问题提出

1.1.1 教养方式与子女分化的矛盾

1.1.2 父母控制是青春期叛逆最大的影响因素

1.1.3 自我的负性认知容易导致焦虑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3.1丰富父母心理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1.3.2整合新视角深入社交焦虑研究

1.3.3有利于构建缓解学生焦虑水平新模式

1.3.4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关系质量,为学校心理健康建设提供实证研究

2 文献综述

2.1 负面评价恐惧的研究综述

2.1.1 负面评价恐惧的概念

2.1.2 负面评价恐惧的测量

2.1.3 负面评价恐惧的相关理论

2.1.4 负面评价恐惧的相关研究

2.2 父母心理控制的研究综述

2.2.1 父母心理控制概念

2.2.2父母心理控制的相关理论

2.2.3 父母心理控制的相关研究

2.2.4负面评价恐惧与父母心理控制的关系研究

2.3 自我分化的研究综述

2.3.1 家庭系统理论及自我分化

2.3.2 自我分化的测量

2.3.3 自我分化与父母心理控制的相关研究

2.3.4 自我分化与负面评价恐惧的相关研究

2.4 自我构念的研究综述

2.4.1 自我构念的定义

2.4.2 自我构念的相关研究

2.4.3 自我构念与自我分化的关系研究

2.4.4 自我构念与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研究

2.5 文献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2.父母心理控制问卷

3.自我分化问卷

4.自我构念量表

3.3 施测程序

3.4 数据的统计处理

3.5 研究假设

4 研究结果

4.1 初中生自我分化、父母心理控制、负面评价恐惧以及自我构念的基本情况

4.1.1 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的基本情况

4.1.2 初中生负面评价恐惧的基本情况

4.1.3 初中生自我分化的基本情况

4.1.4 初中生自我构念的基本情况

4.2 初中生自我分化、父母心理控制、负面评价恐惧以及自我构念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4.2.1 初中生自我分化、父母心理控制、负面评价恐惧以及自我构念在性别上的差异

4.2.2 初中生自我分化、父母心理控制、负面评价恐惧以及自我构念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4.2.3 初中生自我分化、父母心理控制、负面评价恐惧以及自我构念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4.2.4 初中生自我分化、父母心理控制、负面评价恐惧以及自我构念在父母对我的态度上的差异

4.2.5 初中生自我分化、父母心理控制、负面评价恐惧以及自我构念在家庭亲子关系上的差异

4.3 自我分化、父母心理控制、负面评价恐惧以及自我构念的相关

4.3.1 自我分化与父母心理控制、负面评价恐惧的相关分析

4.3.2 自我构念与自我分化、负面评价恐惧的关系分析

4.3.3 自我构念、负面评价恐惧与父母心理控制的关系分析

4.4 父母心理控制、自我分化、自我构念对负面评价恐惧回归分析

4.4.1 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对其负面评价恐惧的回归分析

4.4.2 初中生自我分化、自我构念对负面评价恐惧的回归分析

4.5 自我分化、自我构念对负面评价恐惧与父母心理控制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4.5.1 自我分化对负面评价恐惧与父母心理控制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4.5.2 自我构念对父母心理控制与负面评价恐惧关系的中介效应检验

4.5.3 自我构念与自我分化对父母心理控制与负面评价恐惧关系的双重中介效应检验

5 研究讨论

5.1初中生负面评价恐惧的特征表现与原因分析

5.2初中生父母心理控制的特征表现与原因分析

5.3初中生自我分化的特征表现与原因分析

5.4初中生自我构念的特征表现与原因分析

5.5 自我分化、自我构念与父母心理控制、负面评价恐惧的相关分析

5.5.1 父母心理控制与负面评价恐惧的相关分析

5.5.2 父母心理控制与自我分化的相关分析

5.5.3 负面评价恐惧与自我构念的相关分析

5.5.4 负面评价恐惧与自我分化的相关分析

5.6 父母心理控制对负面评价恐惧的预测作用

5.7 自我分化、自我构念对父母心理控制与负面评价恐惧关系的中介分析

5.7.1 自我构念在父母心理控制与负面评价恐惧关系的中介效应分析

5.7.2 自我分化是父母心理控制与负面评价恐惧关系的中介变量

5.7.3 自我分化与自我构念中介作用的差异与联系

6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

7 教育对策及反思

7.1 父母要形成正确的教养态度,倡导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减少其心理控制行为

7.2 学生个体尊重理解父母,主动表达善意

7.3 家校合作,学校要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自我分化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构念

7.4 设计相关的团体辅导方案,为家庭提供心理支持

7.5 反思与总结

7.5.2 研究展望与反思

参考文献

1.中文文献

2.英文文献

致 谢

附录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贾傲;

  •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常洁;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R74F3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