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6h】

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人工智能创作物概述

1.人工智能的概念

2.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1.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定义

2.人工智能创作物引发的版权问题

二、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

1.作品的概念

2.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独创性认定

3.小结

(二)人工智能创作物保护模式及对应权利归属模式

三、国外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一)TRIPS协定将作品定义交给国内立法

1.英国

2.南非

3.澳大利亚

(三)国内立法未明确规定的国家的探索

1.美国

2.日本

(四)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四、我国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

(一)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保护模式及权利归属模式的选择

1.参照英联邦国家的保护模式及权利归属模式的不足

2.采用邻接权模式,将权利归属于投资者的弊端

3.采用拟制主体保护模式,将权利由编程者与人工智能共享的障碍

4.采用反不当竞争法模式保护力度的不足

5.孳息保护模式及权利归属方式的优势

(二)具体的制度构建与设想

1.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孳息类别

2.孳息的归属方式

3.孳息保护模式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郑睿;

  •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 学科 法律硕士(非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钱江;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