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位置媒体、城市空间的再生产与国家认同研究——以天安门广场微博的公共书写为例
【6h】

位置媒体、城市空间的再生产与国家认同研究——以天安门广场微博的公共书写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地点、空间与认同

1.1.2 人、互联网与地点

1.1.3 全球化与互联网背景下国家认同的危机与机遇

1.2 文献综述

1.2.1 城市传播相关研究

1.2.2 位置媒体的相关研究

1.2.3 国家认同相关研究

1.3 理论基础与关键概念

1.3.1 空间生产理论

1.3.2 具身认知理论

1.3.3 视觉语法理论的互动意义

1.3.4 关键概念:国家与国家认同

1.4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2 研究方法与样本

1.5 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2 城市传播维度下实体天安门广场的空间生产

2.1 天安门广场的空间生成

2.2 天安门广场空间的表征:政府主导下的空间生产

2.2.1 设计的符号化政治空间

2.2.2 强化的神圣性纪念空间

3 位置媒体中的线上天安门广场视觉景观意义

3.1 视觉空间的衍生:多维度的线上景观

3.1.1 真实天安门空间的碎片化呈现

3.1.2 身体的展演空间:自我的凝视

3.1.3 公共休闲空间:封建皇家禁地与作为现代城市的北京

3.1.4 消费空间:传统北京与现代北京

3.2 线上天安门广场视觉图像的互动意义

3.2.1 视线接触:从凝视到意义提供

3.2.2 社会距离:以中景和远景为主

3.2.3 卷入度与抽离度:“透明的障碍”

3.2.4 视角与权力关系:“高高在上”与“平等”

4 认同的主观建构:日常生活下位置媒体的空间书写

4.1 位置媒体的独白式空间书写

4.2 位置媒体中的国家认同书写

5 位置媒体中空间生产的动因:具身下的认同凝视

5.1 亲身下的国家认同:认知、情绪与身份感的召唤

5.1.1 地点认知:共和国历史与国家象征的集体记忆

5.1.2 国家依恋:尊重、激动与骄傲

5.1.3 国民身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5.1.4 国家认同起源:教育与社会环境

5.2 微博空间生产的驱动力:认同的凝视

6 结语

6.1 国家认同的群体意识:多重主义的混合体

6.2 作为互动仪式链的位置媒体

6.3 位置媒体中的天安门广场空间:“异质化与诗意的空间”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历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攀余;

  •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学科 新闻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静茜;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X51X5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