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
【6h】

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重点

2、难点

5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1、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1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成

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社会技术条件及思想渊源

1.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1.1.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1.1.3 黑格尔哲学中的劳动价值概念

1.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1.2.1 商品的二因素

1.2.2 劳动的二重性

1.2.3 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

1.2.4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的关系

1.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核心思想解读

1.3.1 生产关系中存在的剥削秘密

1.3.2 商品的神秘性与拜物教的诞生

1.3.3 对商品拜物教的扬弃以及历史走向

第2章 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

2.1 人工智能的形成

2.1.1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2.1.2 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前景

2.2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劳动中主体地位的变化

2.2.1 社会伦理道德危机——社会主体性权力之争

2.2.2 人工智能不可预知的风险

2.2.3 人工智能的社会应用带来的技术依赖

2.3 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价值实体的冲击

2.3.1 人工智能对人劳动岗位的替代

2.3.2 非物质劳动成为新的劳动范型所隐藏的假象

2.4 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价值本质的影响

2.4.1 拜物教观念更加明显

2.4.2“异化劳动”到“异化消费”再到“精神异化”

2.5 人工智能对人的生产劳动从主体实践转变为虚拟主、客体实践

第3章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适应性的分析

3.1 人工智能技术没根本改变社会主体中的劳动生产关系

3.1.1 人工智能应用降低部分领域人的劳动参与度

3.1.2 直观剥削的秘密更加隐蔽

3.2 人工智能技术下社会劳动中的阶级关系

3.2.1 阶级固化,贫富差距扩大

3.2.2 共同富裕更加困难

3.3 人工智能技术下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判定

3.3.1 商品的价值量中技术价值比重升高

3.3.2 技术应用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模糊

3.4 人工智能应用下人的虚拟客体实践本质仍是人的主体实践

第4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

4.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人工智能的风险规避提供理论支持

4.1.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防垄断

4.1.2 技术风险要可控

4.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中重申人的社会主体地位提供依据

4.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人的精神文化重建及新制度的构建提供指导

4.3.1 加强科技教育,做好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

4.3.2 构建新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伦理制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周国帅;

  •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昌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费尚军;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