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徽州古民居窗的设计与表达研究
【6h】

徽州古民居窗的设计与表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1 研究时间范围的界定

1.4.2 研究中调研区域范围的界定

1.4.3 研究对象范围的界定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发展与演变

2.1 传统窗的发展和演变

2.1.1 窗的起源

2.1.2 窗的发展演变

2.2 传统窗的形制

2.2.1 直棂窗

2.2.2 睒电窗

2.2.3 隔扇窗

2.2.4 横披窗

2.2.5 支摘窗

2.2.6 墙窗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徽州古民居窗的调查

3.1 徽州古民居窗的发展背景

3.1.1 地理环境因素

3.1.2 人文环境因素

3.2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现状

3.2.1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分布情况

3.2.2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类型

3.3 徽州古民居窗的调查过程简述

3.3.1 资料来源

3.3.2 调研实施过程

3.4 徽州古民居窗的类型及特征

3.4.1 隔扇窗

3.4.2 护净窗

3.4.3 支摘窗

3.4.4 横披窗

3.4.5 漏窗

3.4.6 空窗

3.4.7 假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徽州古民居窗的功能设计与表达

4.1 窗的开口形式设计

4.1.1 开口形式的类型与统计

4.4.1 开口形式的功能分析

4.2 窗的比例和尺度分析

4.2.1 比例尺度的统计

4.2.2 比例尺度的功能分析

4.2.3 以护净窗为例的比例尺度分析

4.3 窗的开启方式设置

4.3.1 开启方式的统计

4.3.2 开启方式的功能分析

4.4 窗的位置布局

4.4.1 相同窗类型,不同位置的窗

4.4.2 以功能性为导向的窗的位置布局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徽州古民居窗的技术设计与表达

5.1 徽州地区常见的窗材料

5.1.1 木材

5.1.2 石材

5.1.3 砖材

5.1.4 窗的辅助材料

5.2 窗的营造工艺

5.2.1 窗的木作营造工艺

5.2.2 窗的石作营造工艺

5.2.3 窗的砖作营造工艺

5.3 窗的基本构件及名称

5.3.1 护净窗各构件

5.3.2 窗配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徽州古民居窗的艺术设计与表达

6.1 窗的图案类型

6.1.1 几何图案

6.1.2 植物图案

6.1.3 动物图案

6.1.4 博古杂宝图案

6.1.5 人物神仙图案

6.2 窗的艺术与视知觉

6.2.1 窗的尺度设计范围受直觉影响

6.2.2 窗图案对视觉的刺激和唤醒

6.2.3 对称性原则

6.2.4 平衡性原则

6.2.5 重要性原则

6.3 窗的空间氛围和造景艺术表达

6.3.1 窗空间的定义

6.3.2 窗空间的特征

6.3.3 窗的框景艺术表达

6.4 传统文化在徽州古民居窗中的体现

6.4.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思想

6.4.2 宗族礼法的等级制度

6.4.3 崇儒兴文的文化氛围

6.4.4 不同身份的体现

6.4.5 徽州文化艺术的体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各章小结

7.2 论文研究成果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徽州古民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地域建筑中特色鲜明的一支,而古民居中的窗是重要的建筑构件之一,其多元的建筑职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与传承价值。徽州地区古民居中窗的技艺基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在徽州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和建筑匠人技艺日益精湛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发展兴盛并独树一帜。
  本文以现存明清时期徽州古民居窗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徽州地区的地方史志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为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研黟县、歙县、婺源、徽州区这四个地区中五个村落古民居中窗的案例,对其进行系统分类、深入比较、全面分析。文章主要运用实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徽州古民居中隔扇窗、护净窗、支摘窗、横披窗、漏窗、空窗和假窗七种主要类型,从功能、技术、艺术三个方面对其设计与表达进行了研究。最终总结出窗在开口形式、比例尺度、开启方式及位置布局这四方面的功能设计与表达的特点;在材料、营造工艺和基本构件这三方面的技术设计与表达的特点;在图案类型、艺术与视知觉、空间氛围与框景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等四个方面的艺术设计与表达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