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隐性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6h】

隐性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序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理论意义

3.选题实践意义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1.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

2.初中生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可应用的隐性课程资源

1.教育对象的易接受性

2.教育方式的隐蔽性

3.应用途径的多样性

4.教育效果的难量化性

(三)隐性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4.增加课堂教学可利用资源

1.政策方针提供了理论支撑

2.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契机

3.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的要求

二、隐性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现状

(一)现阶段取得的成果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隐性课程资源的数量增加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隐性课程资源的效果提升

(二)隐性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主要问题

1.物质类隐性课程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2.制度类隐性课程资源被闲置

3.精神类隐性课程资源应用出现偏差

1.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2.部分教师对隐性课程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

3.校内外环境的限制

(一)隐性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效率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生活性原则

(二)隐性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对策

1.合理优化物质类隐性课程资源

2.积极开发制度类隐性课程资源

3.深度挖掘精神类隐性课程资源

四、隐性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效果与反思

(一)隐性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效果

1.隐性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学生学习效果提高

3.教师人格魅力提升

1.隐性课程资源应用过程中需多方合力

2.保证实施过程中的纪律、安全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刘旭;

  •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褚凤英;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G42G4;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