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在口腔种植体骨结合中的应用
【6h】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在口腔种植体骨结合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富血小板血浆与种植体骨整合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与评估富含血小板血浆在种植体周骨缺损区对骨再生及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方法:采用Curasan-type PRP Rit两次离心法,从狗后肢抽静脉血6ml,以1500r/min转速离心20min,可见血液分三层,最底层是沉降系数较大的红细胞层,最上层是血清,交界处为含血小板的一薄层,吸取上部血浆及靠近交界面下1mm的红细胞转到另一试管中,再以2000r/min转速离心10min,可见在底部薄层的红细胞上沉积有棕色物质,即为血小板沉积层,用巴氏管吸取上部大部分血浆,剩下约0.5ml摇匀即PRP,在PRP加入0.1ml激活剂(1000<'u>牛凝血酶和1ml10%Cacl<,2>溶液混合而成),约3-5分钟后即成凝胶状即PRP胶,放在无菌器皿中备用。在6只成年杂种狗双侧下颌骨下缘各植入2颗纯钛种植体(共24颗)并在种植体周造成缺损,右下颌2颗为对照组,在缺损处填入磷酸三钙和生理盐水的混合物,左下颌2颗为实验组,在缺损处填入磷酸三钙和富血小板血浆的混合物。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两只狗,先后行X线片观察、骨密度测量、电镜观测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X片观测及骨密度测定:4、8、12周时均示实验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密度比对照组高;电镜观测:4、8、12周时均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体骨结合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种植体骨结合率高;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细胞及新生骨小梁,新生骨组织较成熟,对照组成骨细胞少,骨小梁细而少,纤维组织多见。 结论:(1)PRP促进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富血小板血浆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在刺激成骨细胞和前成骨细胞的增殖、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增加胶原蛋白合成的能力、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为局部骨再生及代谢提供有利的微环境中单独或共同发挥了作用。基于上述各种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PRP自身的纤维网状支架作用,赖于环境中的骨髓干细胞、OB(osteoblast)等成骨相关细胞,具备了组织工程的三要素,经过一定时间后,如实验结果所示促进骨缺损区新骨形成。(2)PRP促进种植体骨结合。PRP促进种植体骨结合,这是因为在种植体骨结合过程的每一阶段都发挥了它独到的作用。在早期种植体表面的细胞粘附过程中,PRP本身是浓缩的血液,可以充分提供某些蛋白质大分子,以便在种植体表面形成稳定的蛋白质涂层;在种植体表面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中,PRP充分发挥了诱导作用;在种植体表面形成接触成骨,与骨组织表面接触成骨共同形成骨结合(3)PRP缩短了种植体骨结合时间。由于PRP明显促进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新骨形成、促进种植体骨结合,因而缩短了种植体骨结合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