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EA国际公民素养测评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
【6h】

IEA国际公民素养测评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比较分析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一)我国公民教育的概况

(二)推行公民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二、核心概念与研究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IEA国际公民素养测评的兴起与发展

一、IEA国际公民素养测评的初创:六学科之一

(一)IEA成立与公民素养测评的初创背景

(二)公民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范畴

(三)测评设计

二、IEA国际公民素养测评的发展

(一)CIVED测评背景

(二)CIVED理论基础

(三)CIVED测评设计

(四)CIVED研究的价值与影响

第三章 IEA国际公民素养测评的成形

一、相对于CIVED的继承与创新

二、ICCS测评概况

(一)测试对象

(二)评价框架

(三)区域框架

(四)背景框架

三、公民素养测评的维度

(一)内容维度

(二)认知维度

(三)情感-行为维度

四、ICCS公民素养测评的特征

第四章 比较分析设计

一、比较的目的与对象

(一)比较的目的

(二)比较的对象

二、比较的可行性分析

三、比较的单位与方法

四、比较的思路与方法论

五、相关问题规避

第五章 基于内容维度的比较分析

一、整体比较

(一)基于课标或大纲的比较

(二)基于教材文本的比较

二、分项比较

(一)公民社会与制度

(二)公民原则

(三)公民参与

(四)公民认同

三、比较得到的发现与解读

(一)比较的发现

(二)对比较结果的解读

第六章 基于目标维度(认知)的比较分析

一、整体比较

(一)基于课标或大纲的比较

(二)基于教材文本的比较

二、分项比较

(一)公民社会与制度

(二)公民原则

(三)公民参与

(四)公民认同

三、比较得到的发现与解读

第七章 基于目标维度(情感-行为)的比较分析

一、态度维度的比较

(一)基于课标或大纲的比较

(二)基于教材文本的比较

(三)比较得到的发现与解读

二、参与维度的比较

(一)基于课标或大纲的比较

(二)基于教材文本的比较

(三)比较得到的发现与解读

小结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义务教育阶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编码表

附录B:《义务教育阶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编码表

附录C:《义务教育阶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码表

附录D:《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码表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高嘉玲;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夏正江;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G41G4;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