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印戒细胞癌胃、肠表型分型及其与K-ras基因突变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6h】

胃印戒细胞癌胃、肠表型分型及其与K-ras基因突变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了解胃印戒细胞癌黏液分泌性状、数量和分布,探讨黏液异质性表达的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  2)探讨胃、肠表型分型及其与K-ras基因突变和预后的相关性,评价K-ras基因突变作为胃印戒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靶点的可行性,为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治疗、预后评价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方法:  1)电话随访2000年~2008年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胃印戒细胞癌患者163例,调查患者的生存状况,了解死亡患者的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  2)对163例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行黏液组化染色,检测两组中黏液表型表达状况;同时结合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胃黏膜上皮免疫表型标记MUC1、MUC5AC、MUC6和肠黏膜上皮免疫表型标记MUC2、CDX2的表达水平,并根据肿瘤细胞胃、肠黏膜上皮免疫表型标记物表达水平的差异,将胃印戒细胞癌分为三种类型:胃型印戒细胞癌(只表达胃免疫表型标记),肠型印戒细胞癌(只表达肠免疫表型标记),混合型印戒细胞癌(同时表达胃免疫表型和肠免疫表型标记)。  3)抽提肿瘤组织基因组DNA,PCR-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163例癌组织中K-ras基因第12、13和61密码子突变状况。  结果:  1)163例患者有143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率87.7%。62例患者生存,81例患者死亡。  2)癌组织形态学观察查见Ⅰ型印戒细胞癌137例,Ⅲ型印戒细胞癌26例,无其他三种类型发现。  3)163例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内中性黏液、唾液酸黏液和硫酸黏液检出率分别为69.9%(114/163)、42.3%(69/163)、19%(31/163)和100%(30/30)、0%(0/30)、0%(0/30);两组中MUC1、MUC5AC、MUC6、MUC2、CD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9%(34/163)、73.6%(120/163)、28.8%(47/163)、46.6%(76/163)、39.3%(64/163)和50%(15/30)、80%(24/30)、60%(18/30)、0%(0/30)、0%(0/30)。  4)中性黏液、唾液酸黏液和硫酸黏液检出率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MUC1、MUC6、MUC2和CDX2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MUC5AC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5)中性黏液更多见于肿块≤5.0cm病例,唾液酸黏液更多见于肿块>5.0cm患者;黏膜内癌中性黏液检出率显著高于黏膜下层浸润癌(P<0.05),相反,黏膜内癌唾液酸黏液和硫酸黏液检出率显著低于黏膜下层浸润癌(均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性黏液检出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唾液酸黏液检出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Ⅰ+Ⅱ)期癌组织内中性黏液检出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而唾液酸黏液检出率则显著低于(Ⅲ+Ⅳ)期(P<0.05)。  6)胃、肠表型标记表达水平与印戒细胞癌形态学分型无相关性(P>0.05)。  7)MUC2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0.001和P=0.002);CDX2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肿瘤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4和P=0.001);MUC5AC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01)。  8)根据胃、肠上皮免疫表型表达差异,查见胃型印戒细胞癌、混合型印戒细胞癌、肠型印戒细胞癌分别为63例(38.6%)、71例(43.5%)、29例(17.9%)。  9)肠型印戒细胞癌更多见于肿块>5.0cm、有黏膜下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的病例中(均P<0.01)。  10)163例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12.27%(20/163),所有突变位点均位于12密码子,突变类型包括:GGT→GTT(8例),GGT→GAT(10例),GGT→AGT(1例),GGT→TGT(1例)。13和61密码子未检出突变。  11)K-ras基因突变更多见于MUC5AC阴性、MUC6阴性以及肠型印戒细胞癌中。  12)生存分析显示,MUC2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MUC2阴性患者(P<0.05);非胃型(肠型和混合型)印戒细胞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胃型印戒细胞癌(P<0.05)。  1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MUC2阳性表达与预后相关(均P<0.05),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预后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MUC2阳性表达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  结论:  1)胃、肠表型标记及其分型与胃印戒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密切相关,肠型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均较胃型印戒细胞癌差,该分型弥补了传统形态学分型的不足。建立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免疫表型分型标准,对印戒细胞癌有重要价值。  2)本研究首次发现在胃印戒细胞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12.27%,12密码子是突变热点。  3)K-ras基因突变更多见于肠型病例,提示其在胃、肠表型分化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4)胃、肠表型标记的胃印戒细胞癌分型可能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研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明确肿瘤的组织发生,并对指导患者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