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银行主导抑或市场主导——从历史和制度演进的角度析中国金融体系发展
【6h】

银行主导抑或市场主导——从历史和制度演进的角度析中国金融体系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表目录

内容摘要

导论

第一章相关定义及理论综述

第二章从历史的角度看金融体系的演变

第三章从制度角度看金融体系的发展

第四章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分析

第五章结论和仍需面对的问题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银行体系改革和证券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金融体系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就越来越有其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从历史和制度演进的角度研究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 在文章之初首先介绍了金融体系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这些信息为我们进行后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接下来本文对金融体系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一个回顾,通过这个回顾,可以了解到国内外对金融体系进行研究所采取的方法、角度和趋势。 然后本文对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性国家——英国和美国,以及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性国家——德国和日本的金融体系发展历史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回顾;同时对东欧转轨国家和俄罗斯金融体系在苏联解体后的发展作了介绍和分析。通过这些回顾和分析,我们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总结了英美德日等国家金融体系形成过程中所显现的特点,并且指出了路径依赖在金融体系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紧接着,本文又从制度演进的角度对影响金融体系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主要包括法律渊源和法律的执行状况,金融文化的影响和金融体系参与人行动的影响。通过借鉴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历史事件,我们对这些因素对金融体系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也进行了归纳分析。 最后,我们将上面的结论应用到中国情况的分析当中,从金融发展历史和制度演变因素这两个角度研究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首先,在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本文指出:由于近百年的战乱和从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中间缺少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的时期,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存在先天不足,缺乏西方发达国家所具有的深厚的现代金融底蕴;另外,计划经济下所产生的庞大银行体系,在改革阶段得到继承和发展,路径依赖机制将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我国的法律体系在很多方面接近于大陆法系,而且执行状况也不尽如人意;我国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现代金融精神的缺失,使得我国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的发展缺少相应的文化环境。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现阶段以及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银行体系是而且将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并且很可能影响中国走向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著录项

  • 作者

    刘晓会;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

  •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立坚;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银行主导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