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对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评价
【6h】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对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

2.3 图像后处理和数据测量、图像分析

2.4 资料分组及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两组的门静脉及其属支和分支血管的管径、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分布是否具有差异性

3.2 肝硬化组按Child-Pugh分级将分为A、B、C三组,比较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门静脉分支及属支管径是否具有差异性

3.3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是否与肝硬化严重程度(Child-Pugh分级)有关

3.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与门静脉、胃左静脉直径的关系

3.5 肝硬化不同程度下胃左静脉、门静脉直径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

3.6 以胃镜诊断作为金标准,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

3.7 64排螺旋CT和宝石能谱CT能清晰、全面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情况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位置和程度

4 讨论

4.1 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

4.2 门静脉高压后门脉系统各血管管径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关系研究

4.3 肝硬化严重程度与门静脉高压形成后各血管管径的相关性研究

4.4 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与内镜在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的一致性

4.5 64排螺旋CT和宝石能谱CT的临床应用价值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综述及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发生肝硬化后门脉高压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的出血率较高,往往由于出血量大而病死率高,进行早期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断金标准仍是内镜检查,它不仅能观察食管、胃静脉是否存在曲张、对静脉曲张具体位置和曲张程度进行准确判定,还能反映血管壁的张力,但是由于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痛苦性,部分病人无法耐受。近年来多层螺旋CT迅速发展,其扫描速度越来越快、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提高、准直器变窄、强大的后处理工作站等优势,尤其是作为一项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门静脉系统的成像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可以通过一次扫描能清晰、全面显示门-体间侧支循环,因此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已经普遍应用于对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评价。
  目的:本研究应用64排螺旋CT和宝石能谱CT门静脉成像技术,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影像学表现;通过测量门静脉主要属支血管直径来分析并探讨其扩张程度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及其与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比较多层螺旋CT和内镜检查在评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如何有效提前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并作出正确的术前评估。
  方法: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和宝石能谱CT对6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其中10例患者应用宝石能谱CT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A级29例,B级23例,C级8例,15例正常对照组用64排螺旋CT扫描,以上所有患者均行CT门静脉成像,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重建后在ADW4.4及ADW4.5工作站上进行血管重建,重建层厚1.25mm,层间距0.6mm,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成像(Volume 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组(Mulitiple planar reformaion,MPR),测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及其属支各血管直径,并全面显示门-体间侧支循环。将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成A、B、C三组,与对照组共四组;按照临床记录患者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史将所有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其中有出血的患者30例,未出血患者30例;所有肝硬化患者中32例行胃镜检查,胃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食道静脉曲张Ⅰ度4例,Ⅱ度14例,Ⅲ度11例,还有3例未见明显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结果:1.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两组间的门静脉肝内分支及其属支的管径,除门静脉远端径/近端径、RPV和 SMV的管径在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门静脉远端径、近端径、LPV、SPV和 LGV的管径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性别在两组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肝硬化Child-Pugh A、B、C和对照组间门静脉肝内分支及其属支管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时,肝硬化Child-Pugh A、B级患者的门静脉远端径、RPV和LGV的管径与Child-Pugh C级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血管直径在Child-Pugh A级和B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近端径、LPV的管径在Child-Pugh A和C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hild-Pugh A和B级、B级和C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V的管径在Child-Pugh A和B级、A和C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hild-Pugh B和C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肝硬化Child-Pugh不同分级时各组间的出血率不全相同,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出血率随之增高。
  4.以门静脉、胃左静脉直径分别大于16mm、6mm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观察指标,门静脉直径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出血率随着门静脉增宽而增高;而胃左静脉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以胃左静脉直径6mm、门静脉直径16mm作为预测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分层指标,结果显示,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出血组的胃左静脉和门静脉直径与非出血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与胃镜检查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诊断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Κ=0.520,P=0.003)。
  7.64排螺旋CT和宝石能谱CT能对门脉系统血管清晰、全面显示,清楚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位置和程度。
  结论:1.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组的门静脉远端径、近端径、LPV、SPV和LGV的管径与出血组间相比有明显差异性;而门静脉远端径/近端径、RPV和SMV的管径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
  2.肝硬化不同程度下各组的门静脉分支和属支管径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性;各血管管径在肝硬化不同程度下差异性不同。
  3.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和肝硬化严重程度有关,随着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水平的升高,其发生出血的几率也增大。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和未出血组间的门静脉直径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门静脉直径的增宽,出血几率也不断增大,而胃左静脉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5.在不同肝硬化程度下,以16mm和6mm分别作为门静脉和胃左静脉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分层指标,结果显示二者直径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中无统计学意义。
  6.多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与胃镜检查有一致性。
  7.64排螺旋CT和宝石能谱CT对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分级诊断成像上有较大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