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虐待与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虐待与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1.2 文献回顾

1.3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留守儿童定义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2.5 统计分析方法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儿童虐待报告率

3.3 儿童不同性别、年龄忽视和虐待报告率

3.4 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及其与忽视和虐待关系

3.5儿童忽视和虐待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6 留守儿童忽视和虐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8留守儿童忽视和虐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留守儿童一般情况

4.2 儿童虐待与忽视情况

4.3 家庭功能与儿童虐待和忽视

4.4 儿童虐待与忽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5 留守儿童虐待与忽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5 结论

5.1 本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附录四

附录五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虐待与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09年12月,在安徽省长丰县整群抽取3所中学和5所小学,对所抽取的全部中学生和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3169名中小学生。使用自编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相关生活经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指标、儿童虐待与忽视情况、家庭功能量及生活质量等;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留守儿童虐待与忽视情况,并对其虐待与忽视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1694名,占学生总数的58.1%;儿童忽视报告率为67.4%,儿童虐待报告率为54.4%;留守儿童忽视报告率70.2%,高于非留守儿童忽视报告率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虐待报告率为51.4%,低于非留守儿童虐待报告率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性别留守儿童忽视报告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中留守儿童虐待报告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不同家庭功能忽视与虐待报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亲外出、联系频率较少(极少联系和从不联系)、同辈或自我监护、家庭功能障碍(中度和严重障碍)等是留守儿童忽视的危险因素;留守起始年龄较早(6-10岁)、寄宿等是其保护性因素。留守起始年龄较早(≤5岁)、联系频率(有时联系和极少联系)、家庭功能障碍(中度和严重障碍)等是留守儿童虐待的危险因素;双亲外出、留守时间较短(6-10年、≤5年)、监护类型(隔代监护和亲戚监护)等是留守儿童虐待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寄宿、家庭功能障碍、生活质量状况差的儿童更易发生忽视;留守、男生、年龄小、父亲去世、家庭年收入高、师生关系差、学习成绩差、家庭功能障碍、生活质量状况差的儿童更易发生虐待。联系频率较少、家庭功能障碍、寄宿的留守儿童更易发生忽视;留守起始年龄较早、联系频率较少、单亲监护、家庭功能障碍的留守儿童更易发生虐待。
  结论:该地区留守儿童虐待与忽视报告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儿童的虐待与忽视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留守、家庭功能、监护类型起主要作用,应该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虐待与忽视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