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神经症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及正常人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的对照研究
【6h】

神经症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及正常人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的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沿

1.1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的定义

1.2 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的研究方法

1.3神经症性障碍患者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的研究现状

2 研究问题与假设

2.1研究问题

2.2 研究假设

3 研究意义

3.1研究的理论意义

3.2研究的现实意义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研究对象

4.2工具

5 结果

5.1各组早年有无与父母分离经历比较

5.2各组早年与父母具体分离经历比较

5.3各组与父母分离时的年龄与次数比较

5.4各组早年与父母分离后照料人的比较

5.5各组与父母分离的原因比较

5.6 各组与父母分离后联系方式与频率的比较

6 讨论

8 研究工作的进一步设想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和比较神经症性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正常人之间的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初步探讨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与神经症性障碍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3年10月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连续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分类第十版(ICD-10)中神经症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和精神分裂症对照组,同时在合肥市选取来自某几个社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均与神经症性障碍观察组与精神分裂症对照组匹配的正常人为正常人对照组,采用自编早年分离调查问卷对3组的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进行调查。将有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的神经症性障碍观察组、精神分裂症对照组、正常人对照组的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神经症性障碍组中有早年与父母分离的比率(χ2分别=7.113,15.092)、分离期间父母相距省外的比率(χ2分别=8.213,10.425)、以及对分离经历的负面评价(χ2分别=11.051,9.273)均高于精神分裂症对照组和正常人组(P<0.05或P<0.01);神经症性障碍组早年与父母分离后的照料人类型与精神分裂症对照组和正常人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0.433,12.273,P均<0.05);各组与父母分离后互相之间联系频率方面(主观感受),神经症性障碍组与精神分裂症对照组和正常人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2.159和12.221,P均<0.05),等。
  结论: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较之正常人群有更多的早年与父母分离的经历,且对分离经历的主观感受多为负性,提示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是影响成年后患神经症性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之一,父母在与儿童分离期间应照顾到儿童对分离这一事件的主观感受,与孩子保持亲密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减少成年后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