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6h】

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问题的提出

2概念的界定

2.1留守儿童

2.2自卑

3国内外相关研究

3.1国内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

3.2国外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

3.3国内自卑的相关研究

3.4国外自卑的相关研究

4本研究的意义

4.1理论意义

4.2实践意义

第二章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调查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研究被试

2.2研究工具

2.3研究程序

2.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总体情况研究分析

3.2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性别差异分析

3.3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年级差异分析

3.4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差异性分析

3.5双亲和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间的自卑心理差异性分析

4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4.1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总体情况

4.2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在性别上的差异情况

4.3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在年级上的差异情况

4.4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差异情况

4.5双亲和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间的自卑心理差异情况

第三章 教育管理对策

1对家庭方面的建议

1.1加强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意识和监护责任

1.2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1.3减少 “重男轻女”的思想

2对学校方面的建议

2.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

2.2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交

2.3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3对政府方面的建议

3.1加快制度改革和农村建设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3积极宣传,加强社会关注

3.4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留守儿童自卑心理调查问卷

致谢

附 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一览表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城市化不断加快,大量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导致这种“民工潮”下产生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而留守儿童所处的特殊成长环境,使其产生了比较突出自卑心理,表现为:生活上缺乏自信、学业缺乏动机,人际交往胆怯。有的更出现逃学、自闭、甚至自杀等过激行为。可见这种自卑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揭示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现状及其特点,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此次研究,分别从安徽芜湖、安庆、亳州三个地区的三所乡镇小学和三所乡镇中学,选取四到九年级的8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留守儿童为509人,非留守儿童为317人。
  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自卑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并且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自卑感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为高年级学生的自卑感水平显著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女生的自卑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而在留守状态是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的方面,则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研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与子女的情感疏离;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消极影响;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孩子的有效疏导;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够、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欠缺等。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几方面教育对策和建议:
  (1)家庭方面,首先应加强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监护责任,为其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其次应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频率,防止情感疏离。最后要逐渐减少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2)学校方面,首先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建立详细的留守儿童档案,掌握其基本情况。其次加强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注意对其学业问题的教育辅导,并积极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再次,平时应多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最后,要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引导其逐渐形成自信、乐观的态度。
  (3)政府方面,一是要加快制度改革和农村建设,从而有效减少留守基数,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和教育环境;二是要完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三是要积极宣传,加强社会关注,使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社会帮助。四是要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工作,充分促进良好家庭教育的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