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协同治理视角下Q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问题研究
【6h】

协同治理视角下Q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概述

1.城市地下管线界定

2.城市地下管线特点

(二)研究理论基础

1.公共产品理论

2.协同治理理论

二、Q市城市地下管线协同治理现状

(一)Q市地下管线协同供给现状

1.纯公共产品类管线协同供给现状

2.准公共产品类管线协同供给现状

(二)Q市城市地下管线的协同运维管理现状

1.Q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主体及模式分析

2.Q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协同管理现状

3.城市地下管线协同治理法律、规范体系

三、Q市城市地下管线协同治理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地下管线协同治理主要困境

1.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协同性不足的困境

2.城市地下管线协同供给不足的困境

3.城市地下管线运维管理协同性不足的困境

(二)地下管线协同治理困境原因分析

1. 管线协同治理的规划层面原因分析

2. 管线协同治理的供给层面原因分析

3. 管线协同治理的运维监管层面原因分析

4.管线协同治理的法律规范层面原因分析

5.管线协同治理的技术层面原因分析

四、Q市城市地下管线协同治理对策探讨

(一)健全城市地下管线协同规划机制

1.建立地下管线规划协同治理机制

2.提升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治理能力

3.提高管线统筹规划和超前规划意识

(二)提高城市地下管线协同供给水平

1.完善城市地下管线协同供给方式

2.加强政府纵向协同,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

3.探索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合作,拓展投融资渠道

4.协同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3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意见要求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管廊试点。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城市架空线路密布等问题,对于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升管线防灾能力,改善市容市貌意义重大。Q市正在实施的管廊项目采取BOT模式,通过与社会资本方合作,将该规划路架空高压线路入廊,释放出大量建设用

(三)建立城市地下管线协同管理机制

1.建立专门机构,明确相关部门职能

2.建立Q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协同治理机制

3.完善Q市城市地下管线应急管理协同治理机制

(四)完善地方管理办法和协同执法体制

1.完善地方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2.完善管线相关技术管理规范

3.加大协同监督及执法力度

(五)建立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协同治理机制

1.健全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协同治理机制

2.建立管线信息协同共享机制,突破信息孤岛

3.着力加强管线信息化协同治理人才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陈康;

  •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胡亚军;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0G5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