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果报应代际传递的民间信仰心理学研究
【6h】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果报应代际传递的民间信仰心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文献综述

1.1民间信仰研究综述

1.2因果报应研究综述

1.2.1因果报应思想的发展

1.2.2因果报应的意义与影响

1.3报应思想有关心理学研究综述

1.3.1公正世界信念研究综述

1.3.2双加工模型理论研究综述

2研究构思

2.1问题提出

2.2研究意义

2.2.1理论意义

2.2.2实践意义

2.3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2.4研究设计

2.4.1理论模型

2.4.2研究思路

3研究一:初步探究当代大学生对善恶代际报应的认知

3.1研究目的

3.2研究假设

3.3研究方法

3.3.1被试

3.3.2实验材料

3.3.3实验程序

3.4研究结果

3.5讨论

4研究二:故事情境中大学生对善恶代际报应的认知

4.1研究目的

4.2研究假设

4.3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实验材料

4.3.3实验程序

4.4研究结果

4.5讨论

5研究三:故事情境中认知负载及善恶类型对代际报应认知的影响

5.1研究目的

5.2实验假设

5.3研究方法

5.3.1被试

5.3.2研究材料

5.3.3实验程序

5.4研究结果

5.5讨论

6研究四:认知负载及善恶类型对大学生招聘决策的影响

6.1研究目的

6.2实验假设

6.3研究方法

6.3.1被试

6.3.2实验材料

6.3.3实验程序

6.4研究结果

6.5讨论

7总讨论

7.1传统报应观的因果报应代际传递特征

7.2传统报应观的善恶价值取向及其意义

7.3双加工模型理论视角下的传统报应观

7.4公正世界信念与传统报应观辨析

8总结

8.1研究结论

8.2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月;

  •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 学科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朝旭;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30F27;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