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6h】

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冠心病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及窦性心律震荡分析

缩 略 语 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 人 简 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及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变化及单一指标和联合指标检测在评价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方面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l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住院患者共76例。采用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为 Valt(交替压)大于或等于7.6uV和40uV,交替率K≥3.0,持续1min以上的两种时域检测方法以及如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到微伏级T波电交替即为阳性标准。检测到窦性心律震荡相关参数震荡斜率或震荡初始均记为阳性,未检测到窦性心律震荡记为阴性;同时检测到MTWA及HRT为阳性,未检测到MTWA及HRT为阴性。经冠脉造影正常或者冠脉狭窄<50%且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为3级者为对照组,经冠脉造影证实相关冠脉狭窄>75%且血流分级≤3级为病变组,其中根据临床诊断将病变组分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同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二组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微伏级T波电交替和窦性心律震荡指标的变化。  结果:1、采用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为Valt(交替压)大于或等于7.6uV的时域检测方法,对照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为66.6%,病变组微伏级 T波电交替阳性率为60.8%(P>0.05)。2、采用微伏级 T波电交替阳性为Valt(交替压)大于或等于40uV的时域检测方法:2.1、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41.3%高于对照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6.6%(P<0.05);病变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63.0%高于对照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16.6%(P<0.05);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23.9%高于对照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6.6%(P<0.05)。2.2、心绞痛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75%高于心梗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4.5%(P<0.05);心绞痛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91.6%高于心梗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31.8%(P<0.05);心绞痛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41.6%高于心梗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4.5%(P<0.05)。2.3、单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为30.0%,双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率为40.0%,三支病变组微伏级 T波电交替阳性率为47.6%;单支病变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40.0%,双支病变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40.0%,三支病变组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90.4%;单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10.0%,双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26.6%,三支病变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阳性率为28.5%。其中3组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微伏级T波电交替、窦性心律震荡、微伏级T波电交替联合窦性心律震荡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室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分别为50%、70%、75%;特异度分别为61.1%、38.8%、68%。  结论:1、MTWA、HRT指标均是评估冠心病危险程度较好的无创电生理指标。2、MTWA与HRT联合运用可提高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3、对于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联合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于单一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4、对照组与病变组MTWA阳性率无差异,采用微伏级T波电交替阳性为Valt大于或等于7.6uV时域检测法有待进一步确定,认同采用微伏T波电交替阳性为Valt大于或等于40uv时域检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