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oll样受体2、4在布氏杆菌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表达的研究
【6h】

Toll样受体2、4在布氏杆菌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表达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1患者纳入标准

1.2基本实验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分析:

2.1.布氏杆菌病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临床表现

2.2布氏杆菌病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虎红平板实验结果

2.3布氏杆菌病不同阶段SAT实验结果

2.4.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布氏杆菌病不同组间IgM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4,P=0.021)。

3.讨论:

4.结论:

5.附图

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布氏杆菌病及其免疫机制和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缩 略 语 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TLR2、TLR4在人体巨噬细胞抵御布氏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比较布氏杆菌病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TLR4表达量的变化,探讨TLR2、TLR4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分析TLR2、TLR4与布氏杆菌特异性抗体IgM、IgG滴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TLR受体与抗体产生的关系,为研究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学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6年12月在内蒙古地方病防治中心门诊接受治疗的布氏杆菌病患者共57例,其中急性期17例,亚急性期20例,慢性期20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12例,早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2ml,使用荧光颜色及流式细胞仪术分别检测各实验组成员外周血CD14阳性单核细胞表面TLR2、TLR4的荧光表达量,进行组间比较,并分别比较TLR2、TLR4表达量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外周血IgM、IgG滴度间的相关性。  结果:TLR2、TLR4在布氏杆菌病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组荧光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LR2在急性期组荧光表达量高于慢性期组,(P<0.05),TLR4在布氏杆菌病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各组间的荧光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布氏杆菌病患者TLR2的荧光表达量与其IgM滴度存在正相关,(P<0.05),TLR4的荧光表达量与其IgG滴度存在正相关(P<0.05)。  结论:  1.TLR2、TLR4在布氏杆菌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推测TLR2、TLR4在巨噬细胞识别布氏杆菌并启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2.TLR2与TLR4的荧光表达量间不存在相关,由此推测两受体可能被不同的布氏杆菌表面组分所激活,并通过各自独立的信号通路发挥免疫作用。  3.TLR2在布病急性期高表达,在慢性期表达量下降,推测TLR2在布氏杆菌病急性期作用比较显著,当疾病转为慢性后, TLR2的作用不再明显。TLR2的表达与IgM滴度间存在正相关,IgM可能通过调理作用协同TLR2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发挥免疫作用,在与机体长期接触后,布氏杆菌病可能通过某种机制逃脱了TLR2的识别,从而在体内长期存在并导致疾病的慢性化。  4.TLR4受体在疾病不同时期持续表达,而且TLR4的荧光表达量与IgG之间存在正相关,TLR4可能对IgG的产生起了促进作用,IgG可能通过调理作用影响了TLR4的信号通路进而削弱Th1类细胞免疫并造成感染的慢性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