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音系研究
【6h】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徽州韵书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材料、价值与研究方法、步骤

第三节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述介

第二章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的韵部与小韵相承关系

第一节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的韵部排列

第二节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的小韵相承关系

第三章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的音韵系统

第一节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的声母系统及其特点

第二节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的韵母系统及其特点

第三节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的声调系统及其特点

第四节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的声韵调配合规律

第四章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与今婺源地区音系比较及构拟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与构拟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与构拟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与构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一览表

展开▼

摘要

《重编摘注乡音集要字义》是清嘉庆时期的徽州方言韵书,反映了清中期婺源北乡的语音状况。本文通过对该韵书的考证和研究,整理出了该韵书的音韵系统。
  韵书有23个声母,主要特点有:
  1.古全浊声母全部清化。
  2.泥来母在大部分洪音前合流,且泥母归入来母,部分细音前,泥母不归入来母。
  3.中古精组字和见组、晓组字在细音前不混。
  4.中古精组字中混入少数章组、庄组字。
  5.知、庄、章组合流,成为舌叶音。
  6.撮口呼前知、章组部分与细音前的见、晓组合流。
  7.影母大部分读零声母,小部分合口字与微母合流。
  8.疑母,在开口呼前,与影母合流读舌根音;在齐齿呼前,与日母、泥母、喻母合流发生腭化读舌面前音;在合口呼前,少数与影母合流读微母;还有部分与日、喻、影合流,读零声母。
  9.日母一部分与影母合流,读为零声母,一部分与疑母合流读腭化音。
  韵书有17个韵部,36个韵母,主要特点有:
  1.中古入声韵尾消失,入声韵全部归入阴声韵中。
  2.少数曾摄、梗摄三等字与臻摄和深摄三等字相混。
  3.部分臻摄一等字与通摄一等和三等字相混。
  4.梗摄与曾摄之间存在相混现象。
  5.中古江摄与宕摄相混,江摄混入到宕摄当中。
  6.中古山摄和咸摄合流,混入一小部分深摄字。
  7.部分古合口呼的字今读开口字。
  8.止摄开口日母字成为独立的韵母,出现卷舌元音。
  9.中古止摄三等与蟹摄三四等合流,合流后,大部分开口字归入知、熹、嘉、规韵部,大部分合口字规入规韵部。
  10.遇摄三等精组、泥来母归入止摄三等字。止摄三等见组、知章组、日母、影组归入遇摄。
  11.流摄一等三等合流。
  12.效摄一等与蟹摄一等合流。
  13.果摄一等与假摄二等合流,且开合口同音。
  韵书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6个声调。
  1.韵书中的平声根据中古声母的清浊分调,分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
  2.韵书中阴上主要来源於中古清上声,阳上主要来源於中古全浊上声,中古次浊上声分属阴上和阳上。
  3.上声字在阴上和阳上声调上存在重出的小韵。
  4.韵书中的阴去主要来源於中古清去声。
  5.韵书中的阳去除了来源於中古入声外,还包括全浊去和次浊去。
  本文在音系考证的基础上,将坑头、紫阳镇方言的音韵系统与韵书的音韵系统进行比较,再根据韵书的语音特徵及婺源方言的特点对韵书的语音系统进行拟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