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然观光地旅游从业移民与本地居民社会冲突型态、过程及融合机制研究——以九寨沟为例
【6h】

自然观光地旅游从业移民与本地居民社会冲突型态、过程及融合机制研究——以九寨沟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对象。大众旅游的兴起,西部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对国内外游客产生强大吸引力。西部山区本地居民数量较少,劳动力市场无法满足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颁发优惠政策鼓励外来人员发展旅游小企业,吸引外来移民从事旅游服务行业。旅游小企业的门槛低、成本少而且得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促使大量外地人迁入。旅游从业移民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西部山区原著居民以少数民族为主体,旅游移民以汉族为主体,地域和经济文化背景差异明显,旅游从业移民与本地居民在相处中出现摩擦。文化差异、本地居民蛮横排外以及经济竞争等给旅游地带来多种社会冲突。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居民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社会冲突逐渐弱化,社会融合是旅游地社会共同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从业移民主客之间的社会融合影响到旅游地的空间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从业移民主客之间社会冲突与融合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演变过程等鲜有关注。本文基于成熟旅游景区九寨沟为研究案例地,探究旅游从业移民主客之间的社会冲突与融合过程,总结出主客之间的社会冲突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和社会冲突与融合的演变机制等。有利于促进旅游地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融合和旅游地的社会和谐及旅游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在阅读和梳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发放结构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的方式,运用SPSS、Excel等统计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测算分析,最终以图表的形式展现。质性方法方面,根据访谈提纲提出问题,样本做出开放式的回答,调查员适时加以引导,以得出相关问题的解释。为了防止部分样本对访谈问题的不理解,笔者对访谈问题做出引导选项。在访谈的记录方法上,采取录音和笔记相结合的方式,对排斥录音记录方式的受访者,则采取笔记的方式。在访谈中,运用现象学方法,引导企业主回忆自己的生活史,使访谈内容连续、完整,帮助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现象”中的联系,并对这些“现象”进行深描,最后对原话进行登录。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大量国内外关于旅游移民和旅游从业移民的社会冲突与融合的文献。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界定相关概念,对旅游移民的分类以及旅游从业移民的动机和影响进行总结,描述旅游移民、旅游劳工移民的社会冲突与社会融合的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成果。对比中外学者的研究异同,揭示我国当前对旅游移民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实证部分是研究的主体部分,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九寨沟发放结构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对九寨沟旅游从业移民主客之间的社会冲突进行分析,对九寨沟旅游从业移民和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出主客冲突类型、表现形式和社会冲突产生的原因。利用现象学方法,通过对九寨沟景区的旅游从业移民、本地居民和主要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讨旅游从业移民主客之间社会冲突与社会融合的演化过程。分析旅游从业移民主客之间社会融合的现状,设计社会融合测度量表,总结社会融合的测量维度,最后分析旅游从业移民的社会融合现状、强度和影响机制。第三部分,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后续研究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