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走进生活:道德教育的以人为本之路
【6h】

走进生活:道德教育的以人为本之路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目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

第一章 “以人为本”: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道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因分析

(一)道德教育的内容来源于人生活的需要

(二)道德教育的功能在于“成人”

(三)道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

二、“人”的内涵探析

(一)“人”的内涵的历史探究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内涵

(三)人与生活世界

三、“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与落实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

(二)立足生活世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第二章 人的缺位: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离

一、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疏离

(一)道德教育目标与生活世界的疏离

(二)道德教育内容与生活世界的疏离

(三)道德教育过程与生活世界的疏离

(四)道德教育评价与生活世界的疏离

二、人的缺位

(一)道德教育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

(二)道德教育忽视了人的生活需求

第三章 困于生活: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反思

一、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

(一)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的起源

(二)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概述

二、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一)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的意义

(二)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的局限性

第四章 人的高扬:道德教育走进生活

一、道德教育走进生活的前提:坚持道德教育的领导地位

二、道德教育走进生活的具体路径

(一)道德教育目标应源于生活又引领生活

(二)道德教育内容应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道德教育的方式贴近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一览表

展开▼

摘要

道德教育作为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始终与人密切相关。道德教育的内容来源于人的发展需要,其功能在于“成人”,它的发展也离不开人,因此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而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人之所以会呈现出历史性和具体性的特质,在于人是生活世界中的人,人生活在不同的生活世界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的生活世界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因此会产生变化,人的本质与其生活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因此道德教育要想实现“以人为本”,就要从人的社会生活着手,立足生活世界进行发展。然而传统道德教育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与记忆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对象——人的需求,疏离了人的生活世界,导致道德教育中人的没落,也导致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为了解决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人的生活世界,传统的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正是因此受到人们关注。然而通过对传统的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内涵进行探析,却发现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存在着不小的局限性。传统生活化道德教育理论过分强调关注现实生活,道德教育成为了生活的手段,生活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混乱,这让道德教育如同生活的基本技能教育,流于生活形式,没有超越生活层面的道德建构,很容易出现道德教育庸俗化。因此在当前传统道德教育与生活化德育寻求合作途径时,首先必须明确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道德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道德教育并不等同于生活,道德来源于生活但也超越日常生活,在更高的层次上指导和引领生活的发展,因此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只能是其部分实现生活化。道德教育目标应引领生活又源于生活,一方面其目标要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该目标不能完全脱离生活,它需要源于生活,同现实生活相联系;其次道德教育内容应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道德教育既是为了适应现实生活的发展,又是为未来的生活服务,因此道德教育内容在立足不断发展的生活实际的同时也要有先验性,要引领生活发展;再次道德教育方式需要贴近生活,如立足现实生活进行道德教育实践;融入实际生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实施道德教育家校联合,让道德教育走进生活;利用网络、自媒体等新兴载体,构建生活道德教育平台;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多样道德教育方法,整合运用等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