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深度教学下的高中地理课堂评价体系研究
【6h】

深度教学下的高中地理课堂评价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部分

1.1研究背景

1. 1. 1研究现状总论

1. 1. 1 关于深度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

1. 1. 2 地理学科背景下的深度教学研究现状

1. 1. 3 关于课堂评价的研究现状

1. 1. 4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意义与方法

1. 2. 1 研究内容

1. 2. 2 研究意义

1. 2. 3 研究方法

1. 2. 4 技术路线

1. 2. 5 可行性分析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综述

1. 3. 1 关于课堂评价

1. 3. 2 关于深度教学

2.跟进样本概况

2.1 课堂跟进

2. 1. 1 跟进样本选取及其依据

2. 1. 2 跟进成果

2.2 课堂评价指标

2. 2. 1 一级指标确立依据

2. 2. 2 子指标(二级指标)构建依据

3.问卷调研及指标权重建立

3.1 设计指标评价问卷

3.2 问卷调研结果评析

3. 2. 1 执教年龄与职称

3. 2. 2 对“深度教学”概念的理解

3. 2. 3 一级评价指标的问卷统计评析

3. 2. 4 二级评价指标的问卷统计评析

3. 2. 5 部分相关指标交叉性分析

3.3 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确立

3.4 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确立

4. 深度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课例分析

4.1 课堂导入

4. 1. 1 导入形式简洁单一

4. 1. 2 导入形式的选择与执教年级具备相关性

4.2 学科原理与逻辑

4. 2. 1 学科原理更倾向于自然地理

4. 2. 2 人文地理的情境构建与运用

4.3 教学语言与媒体运用

4. 3. 1 语言精准与逻辑性

4. 3. 2 教学媒体选择

4.4 课堂反馈

4. 4. 1 导入反馈与课堂反馈

4. 4. 2 课堂提问的选择性与合理性

5.结论与不足

5.1 主要结论

5. 1. 1 权重指标下的课堂侧重点

5. 1. 2 加大对课堂反馈的关注

5.2 不足之处

5. 2. 1 电子问卷的样本效度

5. 2. 2 纸质问卷跟进数量不平衡

5. 2. 3 指标检验程度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1)深度教学是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依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发展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总结性、概括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作为一种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逐渐地活跃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热点范围内;其相关研究最早的文章始于2005年,在2016年之后的文献量开始稳步增长,而作为兼具概念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术语,深度教学的具体、准确定义及其评价体系依然处于领域内的不断探索与充实阶段,而根据现阶段部分学者所搜集的部分一线教学质量评估,某些教师的教学质量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从教学的深度、层次性、情境性等指标看都具备很高的借鉴意义,却缺少一套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进行判定,从而总结课堂经验与成果,以供尚处于职业上升期或教师职业素养未成形的新师的借鉴与深度模仿。  (2)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一线教师的地理课堂,包括对师生互动、多种教师行为与课堂反馈等要素的考察与记录,通过选取所在地级市两所不同高校中的两位资历深且教学水平得到行业内一致认可的地理教师作为观测样本,旁听、记录两位教师的地理教学课堂并总结归纳其主要的教学行为与相关特征,并结合中学学生认知规律的相关心理结构与前人研究成果,构建出基于课堂评价的指标体系。  (3)本文的研究方法以选择合理客观的课堂样本对象为准,前期设计并发放关于各个指标权重的调研问卷,问卷对象皆为中学一线教师以及少数高校教学研究人员,回收完成后利用得到的数据代入AHP法(层次分析法),得出成对比较矩阵,并利用MATLAB软件计算、检验各个矩阵的一致性后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集合,并总结旁听和记录的问卷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行为特征和相关教学方法,作为论文的主要结论,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界定和深度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确立相关理论依据及具体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