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贸易强国建设路径及中国选择的研究
【6h】

贸易强国建设路径及中国选择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导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与评述

1.2.1贸易强国内涵

1.2.2贸易强国建设理论

1.2.3贸易强国建设经验

1.2.4贸易强国衡量标准

1.2.5贸易强国建设对策

1.2.6文献评述

1.3研究内容和框架

1.4研究方法

1.5创新之处

2贸易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

2.1晚期重商主义

2.2古典贸易理论

2.3新古典贸易理论

2.4新贸易理论

2.5新新贸易理论

2.6本章小结

3贸易强国建设的路径:历史视角

3.1贸易主体培育的历史经验

3.1.1德国调整政府的干预推动贸易强国建设

3.1.2日本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助推贸易强国的建设

3.1.3美国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经营建设贸易强国

3.2贸易地位提升的历史经验

3.2.1葡萄牙通过提升国际市场地位建设贸易强国

3.2.2日本通过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推动贸易强国的建设

3.3贸易平台打造的历史经验

3.3.1欧洲一体化是德国实现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平台

3.3.2会展为英国的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3.4贸易结构优化的历史经验

3.4.1英国通过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推进贸易强国的建设

3.4.2意大利提升服务贸易比重促进了贸易强国的建设

3.4.3美国通过调整出口贸易结构推动了贸易强国的建设

3.5贸易效益提高的历史经验

3.5.1改善贸易条件是发达国家实现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

3.5.2保持适度对外依存度推动发达国家的贸易强国建设

3.6本章小结

4贸易强国建设的路径:逻辑视角

4.1通过培育贸易主体建设贸易强国

4.1.1动态调整国家政府的政治意图

4.1.2积极设立大型跨国公司

4.2通过提升贸易地位建设贸易强国

4.2.1进入国际分工的核心

4.2.2深入国际市场体系的中心

4.3通过打造贸易平台建设贸易强国

4.3.1扩大会展平台影响

4.3.2做实区域合作平台

4.4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建设贸易强国

4.4.1合理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

4.4.2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

4.5通过提高贸易效益建设贸易强国

4.5.1持续改善贸易条件

4.5.2保持适度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4.6本章小结

5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

5.1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5.1.2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5.2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

5.2.1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5.2.2评价指标的组合赋权

5.3基于TOPSIS的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5.3.1评价方法的选择

5.3.2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

5.4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检验

5.5贸易强国建设水平评价结果的分析

5.6本章小结

6中国贸易强国建设路径的选择

6.1加速提升贸易地位和优化贸易结构

6.1.1加速提升知识产权费用的出口地位和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地位

6.1.2加快提高服务贸易比重和高技术产品比重

6.2持续培育贸易主体和打造贸易平台

6.2.1积极培育世界知名品牌和大型跨国公司

6.2.2积极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创造知名商展品牌

6.3稳步提高贸易效益

6.4本章小结

7结论

7.1主要研究结论

7.2研究的不足及需要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卉;

  •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
  • 学科 国际贸易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黄建军;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F74F7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