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6h】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案例研究法

四、可能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理论概述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阐释

(一)责任感的内涵

(二)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三)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

(四)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第二章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现状及分析

一、道德与法治课对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分类统计

二、道德与法治课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注重分数,对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认知不合理

(二)教师任务繁多,对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课程开发不充分

(三)教师教法固定,对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授课方式缺少新尝试

三、道德与法治课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评价以师为重,相对忽视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二)教师缺乏有效沟通,精力有限不易开发实践课程资源

(三)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教师知识能力适时更新提升

第三章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育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原则及实践策略

(一)方向性原则

(二)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三)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育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学生“三观”教育

(二)协调多方力量,开发实践课程资源,坚持理论实践相统一

(三)适时更新调整,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探寻多样性教学形式

第四章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一、课堂教学整体过程展示

二、教学分析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朱伟光;

  •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

  • 授予单位 扬州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思政)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华,封留才;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中国政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