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千载风味此山中——辛弃疾词中的山意象:对传统的突破与继承
【6h】

千载风味此山中——辛弃疾词中的山意象:对传统的突破与继承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稼轩词中山意象对传统的突破

一、崇崖峻壁傲岸刚直

二、山势如奔尚武情结

三、怪山奇想堪追离骚

四、青山妩媚自我写照

第二章稼轩词中山意象对传统的继承

一、溪山的隐逸情趣

二、远山的思怀情结

三、空山的孤郁情怀

第三章探因

一、突破探因

二、继承探因

三、继承基础上的突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稼轩词中的山意象为研究对象,并从其对以往词中传统的山意象之突破与继承两种趋向来讨论。这两种趋向的产生奠基于词人本身的“两面性”,即作为传统文人的一面和作为英雄豪杰的一面一起构成了辛弃疾的完人。山意象也因此呈现出两种气貌:动态的和静态的,前者词人调动各种诗文中的艺术手法,使之表现强烈的自我主观意识,反映出英雄豪杰的气魄;后者则用词中传统的白描等写景状物手法,表现在以往的沿袭中早已定型的内在意蕴,反映了传统文人的心态。 在第一章对山意象的讨论中,先介绍最能反映稼轩词靠异军特起”之特点的,即对传统山意象的突破。本文抓住其表现出来的四个明显特征来论述:1、象征词人傲岸刚直人格的悬崖峭壁;2、被比喻成各种军事意象的山,是词人欲上阵杀敌的强烈意念的流露;3、词人以屈原作《离骚》的浪漫离奇想象赋写怪山;4、用.拟人移情手法塑造妩媚多姿的青山。 第二章介绍对传统山意象的继承时,以其所具有的内在意蕴来分:1、象征隐逸的山,词人或用典故中的山,或用白描勾勒山景,写自己隐居的情怀和闲逸生活;2、象征阻隔的山,表达对恋人、亲友及故乡的思念,更别有寄托地表现抗金大业的重重阻碍和难以实现之忧愁;3、象征空寂的山,词人常以置身茫茫空山之感,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悲鸣及对现实的绝望之感。 第三章讨论词人的山意象对传统的突破与继承的原因:突破方面,基于词人不同于一般文士的军人经历,敢于反传统的性格、胆魄,以及其坚持的严肃的创作理念,从而有了这么多不遵循旧貌的山意象;继承方面,词人吸取了诗词创作中使用意象的传统,以及古代先哲尤其陶渊明、庄子的优秀的思想养料;突破又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的,词人是在对词创作中现有的写作技法、题材风格,以及文学传统中的感情寄托之继承的基础上,做到对山意象的独创和突破的。

著录项

  • 作者

    杨雅骞;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苏州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海明;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辛弃疾,山意象,感情寄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