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口冲积新成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6h】

河口冲积新成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土壤碳库的组成

1.1.2土壤碳库的源与汇

1.1.3土壤碳库的空间分布

1.1.4土壤碳库的固存机制

1.1.5土壤有机碳库的分组研究

1.1.6土壤有机碳的活性组分

1.1.7土壤团聚体有机碳

1.1.8土壤有机碳的矿化

1.1.9河口冲积新成土特征

1.1.10存在问题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研究目的与内容

2.1.1研究目的

2.1.2研究意义

2.1.3研究内容

2.1.4技术路线

2.1.5实验设计

2.2研究区概况

2.2.1研究区气候与地理

2.2.2研究区资料收集

第三章河口冲积新成土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3.1材料与方法

3.1.1样品与数据采集

3.1.2样品测定方法

3.1.3分析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3.2.2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3.2.3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3.3小结

第四章河口冲积新成土1米土体土壤有机碳储量

4.1材料与方法

4.1.1样品采集

4.1.2样品测定方法

4.1.3分析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2.1研究区1米土体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4.2.2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米土体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4.3小结

第五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舌,陛组分的影响

5.1试验设计

5.1.1样品采集

5.1.2样品测定方法

5.1.3数据整理

5.2结果与分析

5.2.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

5.2.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含量及其剖面分布

5.2.3表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随季节动态变化

5.3讨论

5.3.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5.3.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5.4小结

第六章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6.1材料与方法

6.1.1研究区概况

6.1.2供试材料

6.1.3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6.1.4样品采集与分析

6.1.5数据计算和分析

6.2结果与分析

6.2.1不同形态的土壤碳

6.2.2土壤团聚体组成

6.2.3土壤团聚体有机碳

6.2.4作物产量

6.2.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

6.2.6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6.3讨论

6.3.1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6.3.2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固碳能力的影响

6.3.3耕作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6.4小结

第七章不同温度、水分和秸秆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7.1材料与方法

7.1.1样品采集

7.1.2有机碳矿化培育实验

7.1.3测定方法

7.1.4数据处理与分析

7.2结果与分析

7.2.1不同水分条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7.2.2不同温度条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7.2.3不同秸秆添加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7.3讨论

7.4小结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8.1研究结论

8.2创新点

8.3存在不足

8.4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宋科;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潘剑君;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