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识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研究
【6h】

知识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知识社会的研究

1.2.2 关于大学治理及其现代化的研究

1.2.3 关于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研究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本论文预期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历史考察

2.1 农业社会:中世纪大学治理(11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

2.1.1 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

2.1.2 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点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2.2 工业社会:近代大学的治理(18世纪中叶至二战结束)

2.2.1 工业社会形态下的近代大学

2.2.2 近代大学治理的主要特点

2.3 后工业社会:现代大学治理(二战结束以来)

2.3.1 后工业时代的社会及大学的特点

2.3.2 后工业时代大学与社会互动的主要特点

2.3.3 后工业社会大学治理的主要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知识社会对大学治理提出的新挑战

3.1 知识社会的概念及其本质内涵

3.1.1 知识社会概念的提出

3.1.2 知识社会的本质内涵分析

3.2 知识社会应具的主要特征

3.2.1 彼得·德鲁克的主要观点

3.2.2 丹尼尔·贝尔的主要观点

3.2.3 尼科·斯特尔的主要观点

3.2.4 小结

3.3 知识社会对大学及大学治理提出新挑战

3.3.1 知识社会形态对大学生存形态及组织模式的影响

3.3.2 知识社会对大学治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知识社会视角下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探究

4.1 知识社会中大学治理“社会参与”内涵的再认识

4.1.1 社会参与大学治理中的“社会”是一个“参与体系”

4.1.2 社会参与大学治理中的“参与”内涵更丰富

4.2 知识社会中社会参与大学治理范式的转变

4.2.1 由感性的社会参与范式向理性的社会参与范式转变

4.2.2 由单中心治理的社会参与范式向多中心网络化社会参与范式转变

4.3 知识社会中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主要路径

4.3.1 基于知识价值与功能的共有信念

4.3.2 持续增强的社会参与的行为能力

4.3.3 大学治理中社会参与的制度供给

4.4 本章小结

5 展望:我国推进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策略选择

5.1 我国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现状简析

5.2 推进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对策

5.2.1 从全社会的角度:要从两个维度谋求各方共识

5.2.2 从政府的角度:要兼做制度供给者和参与者

5.2.3 从社会的角度:要做有能力的自觉参与者

5.2.4 从大学的角度:应有知识分享者的开放心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朱青;

  •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 学科 高等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婷姝;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