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在高三政治首轮复习中的实践研究——以内乡高中政治教学为例
【6h】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在高三政治首轮复习中的实践研究——以内乡高中政治教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概述

1.1.2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概念

1.2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2.1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

1.2.2 哲学理论基础

1.3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的实施载体——导纲的设计原则

1.4 高三政治首轮复习呈现的特点

1.4.1 复习时间紧迫,任务重

1.4.2 教材知识琐碎,内容多

1.4.3 训练时间有限,能力弱

1.4.4 师生心理紧张,压力大

1.5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在高三政治首轮复习中运用的研究价值

1.5.1 挖掘利用有限时间,提高备考效率

1.5.2 重视积累基础知识,巩固备考根基

1.5.3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备考主人翁意识

1.5.4 训练及时、规范,加强备考技能

1.5.5 强调课后反思总结,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1.5.6 针对性培优补弱,补齐备考短板

第二章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在高三政治首轮复习中的应用

2.1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步骤

2.1.1 教师备课,编写导纲

2.1.2 发放导纲,学生预习

2.1.3 教师批阅,记录备案

2.1.4 课堂教学,解难析疑

2.1.5 课堂检测,迁移运用

2.1.6 自我反思,总结方法

2.1.7 教师反思,总结得失

2.3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的运用

2.3.1 复习课导纲的内容设计

2.3.2 复习课导纲案例展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2.3.3 复习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课堂教学实录

2.3.4 复习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2.3.5 复习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课后教师反思

第三章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应用结果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 学生政治成绩变化对比分析

3.3 学生个别访谈结果分析

3.4 教师个别访谈结果分析

第四章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1 “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 学校课堂改革不深入,缺乏科学的管理评价制度

4.1.2 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培训不到位

4.1.3教师课堂教学急于求成,引导不足,不重视学生思维问题

4.1.4 班级学习小组分组不合理,小组评价和竞争机制不完善

4.1.5 在讨论中学生过分依靠答案,缺乏思考和质疑能力

4.1.6 在新高考改革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背景下遇到新问题

4.2 改进措施

4.2.1 学校要完善管理评价制度,加强督促落实

4.2.2 学校要系统培训全体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4.2.3 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集体备课,密切关注学生

4.2.4 合理分组,形成小组评价、竞争、激励长效机制

4.2.5 课堂先讨论再发答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2.6 凸显政治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优化教学方法,积极迎接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推进,高考命题改革不断深化,对教育、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在内乡高中高一、高二政治授新课时得到了比较成熟地应用,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在高三政治首轮复习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研究这一模式在高三政治首轮复习中如何实施。  在分析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传统的和谐文化作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分析“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实施载体导纲的设计原则、在高三政治首轮复习中的研究价值和基本教学步骤及课堂评价标准,以高三政治复习课为研究案例来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同时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师生个别访谈并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进行历次成绩统计对比来分析“导学诱思”教学模式在高三政治首轮复习中的实施情况。  研究表明:“导学诱思”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政治课堂的趣味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课堂改革不深入,缺乏科学的管理评价制度;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培训不到位;教师课堂教学急于求成,引导不足,不重视学生思维问题;班级学习小组分组不合理,小组评价和竞争机制不完善;在讨论中学生过分依靠答案,缺乏思考和质疑能力;在新高考改革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背景下遇到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应完善评价制度,加强督促落实;学校还要系统培训全体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集体备课,密切关注学生;合理分组,形成小组评价、竞争、激励长效机制;课堂先讨论再发答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凸显政治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优化教学方法,积极迎接挑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