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淮北地区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6h】

淮北地区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基点选择

1.2调查取样方法

1.3分析标准

1.4数据统计与处理

1.5麦田杂草防除的药效实验

1.5.1 5.8%麦喜悬浮剂试验

1.5.2 20%使它隆EC试验

1.5.3 6.9%骠马EW试验

2.结果与分析

2.1.淮北地区麦田杂草的群落结构

2.1.1淮北地区麦田杂草群落构成

2.1.2淮北地区麦田杂草构成及生物生态特征分析

2.1.3淮北地区麦田杂草危害性分析

2.2环境对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2.2.1.地球地域性差异对淮北地区麦田主要杂草的影响

2.2.2土质差异对淮北地区麦田杂草的影响

2.2.3.茬口对淮北地区麦田主要杂草的影响

2.3.其他影响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因素

2.3.1生物因素对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2.3.2非生物因素对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

2.3.3人对麦田杂草的影响

2.4麦田杂草药剂防治实验结果

2.4.1 5.8%麦喜悬浮剂试验结果

2.4.2 20%使它隆EC试验结果

2.4.3骠马6.9EW药剂试验结果

2.5.麦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2.5.1严格杂草检疫制度、清洁收播机具

2.5.2.麦田杂草农业防治措施

2.5.3麦田杂草化学防治措施

2.5.4麦田杂草生物防治措施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几个县区397块代表性麦田进行系统调查,共发现该地区小麦杂草60种,隶属18科。
   麦田杂草危害期长,在小麦生长周期中,大致可划分为冬前(苗期)杂草、返青拔节期杂草、穗期(后期)杂草三个发生期,以前两个时期发生最重。在所调查的地区中,除北部的砀山、萧县和西北部的毫州、涡阳等县区杂草群落略有差异外,其余地区的杂草群落构成及发生规律基本一致。
   麦田杂草优势种为猪殃殃、播娘蒿、遏蓝菜、宝盖草、大巢菜、小蓟、芥菜等,出现频率分别为73.8%、57.2%、44.1%、28.2%、44.1%、23.4%、22.8%,草情指数分别为49.9%、65.1%、42.8%、29.3%、24.7%、32.4%、41.8%,构成主要杂草群落。
   土壤类型、作物茬口、气候因子以及人为因素是影响麦田杂草的主要因子,对杂草发生的种类、发生频率、危害指数、发生数量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麦田杂草田间药效实验表明:5.8%麦喜是麦田阔叶杂草的高效制剂,施药后30d对猪殃殃、播娘蒿的主要防效达到99.8%和97.5%;使它隆、巨星、骠马是较为广谱的麦田除草剂,并且在小麦拔节前使用均对小麦无药害发生,因此仍是当前建议使用的麦田除草剂。建议根据不同地区麦田杂草的群落特征,选择轮换使用上述药剂。
   麦田杂草的治理,应坚持以农业措施为基础,根据麦田杂草的群落特征,选择适宜的除草剂,适时施药,达到防治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