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上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6h】

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上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 NOx的污染危害和消除反应概述

1.1.1 NOx的公共危害和污染来源

1.1.2 NO消除方法概述

1.2 选择性催化还原NO消除催化剂

1.2.1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2.2 单原子负载氧化物催化剂

1.3 NO消除反应机理研究

1.3.1 NO消除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

1.3.2 NO消除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1.4 本论文研究的选题依据和内容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以及计算方法

2.1 量子力学基础理论

2.1.1 Schr(o)dinger方程以及其近似方法

2.1.2 Born–Oppenheimer近似

2.1.3 单电子近似

2.2 密度泛函理论

2.2.1 Hohenberg–Kohn定理

2.2.2 Kohn–Sham方程

2.3 交换相关能泛函

2.3.1 局域密度近似(LDA)

2.3.2 广义梯度近似(GGA)

2.3.3在位库伦修正(on-site coulomb correction)

2.4 布洛赫(Bloch)定理

2.4.1 布洛赫定理

2.4.2布里渊区(Brillouin zone)k点的选取

2.5 周期性超原胞模型

2.6 贋势理论

2.7 催化反应物理量及活性理论基础

2.7.1 催化反应的主要物理量

2.7.2 化学反应活性理论基础

2.8 第一性原理软件包VASP

第三章 Co3O4(110)-B和CoO(110)表面CO还原NO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1 引言

3.2 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在Co3O4(110)-B表面上CO还原NO的反应机理

3.3.2 在CoO(110)表面上CO还原NO的反应机理

3.3.3 微观动力学模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分散双金属催化剂Pt(Rh)Co4/Co3O4表面H2还原NO第一性原理研究

4.1 引言

4.2 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剂模型的热力学稳定性

4.3.2 NO解离的反应路径

4.3.3 产物N2、N2O和NH3的生成

4.3.4 在两个表面上H2还原NO反应机理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在单原子催化剂Pt1/FeOx表面H2还原NO第一性原理研究

5.1 引言

5.2 计算方法

5.3 结果和讨论

5.3.1 H2还原Pt1/FeOx表面形成单O空位和双O空位

5.3.2 单O空位和双O空位Pt1/FeOx表面上N2O生成

5.3.3 单O空位和双O空位Pt1/FeOx表面上N2生成

5.3.4 单O空位和双O空位Pt1/FeOx表面上H2还原NO反应机理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金鑫;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 学科 物理化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刘靖尧;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H17B56;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