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研究
【6h】

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的基本理论

2.1 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发展沿革

2.1.1 国外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发展沿革

2.1.2 我国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发展沿革

2.2 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正当性理论

2.2.1 自然权利论

2.2.2 专利契约论

2.3 实用新型和发明创造性判断标准比较

第3章 我国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用新型与发明创造性判断标准难以区分

3.2 判断主体的界定标准不明确

3.3 显而易见的判断标准不清晰

3.3.1 公知常识的界定存在不确定性

3.3.2 技术启示存在事后认定嫌疑

3.4 商业成功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第4章 国外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相关立法及司法考察

4.1 德国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相关立法及司法考察

4.2 日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相关立法及司法考察

4.3 美国创造性判断标准相关立法及司法考察

第5章 我国实用新型创造性判断标准的完善建议

5.1 实用新型采用单独立法模式

5.2 明确判断主体的界定标准

5.2.1 明确判断主体的知识和能力

5.2.2 明确判断主体应当具有创造能力

5.3 完善显而易见的判断标准

5.3.1 明确公知常识的界定及载体

5.3.2 多角度对技术启示进行认定

5.4 细化商业成功的适用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天宇;

  •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 学科 法律(非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于海斌;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G42F4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